带你英语写作好句子的超实用技能—阅读佳句仿写作文的四个角度我们每次看到阅读中的好句子的时候,总会发出感叹:要是我也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多好 。很多人都会摘抄和背诵。但很遗憾的是,很多时候这并不能解决问题。你会发现背诵的东西很难用在写作里。然而写作能力优秀的同学就会不一样,他(她)会仿照这个好句子进行写作。近年来,应该说读后仿写是一个比较受欢迎的写作训练的手段。但笔者注意到一个现象 :无论是仿写的语篇框架结构还是句式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学生要进行的不过就是翻译式填空的练习。一旦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这样的工作,会觉得非常困难。譬如前不久我就费了很大的心血设计出这样的练习,效果不是我想的那样好。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两个方面:第一、对语篇的写作修辞的赏析能力欠缺。一个句子之所以出彩,不仅仅是谓语动词或动词短语,还有可能是名词短语,甚至一个副词,一个插入语的运用;第二、对句子的表达功能识别能力欠缺。因为每个句子在语意上都表达了不同的功能,或定义,或比较,或举例等等。这种发现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读后仿写的训练思维,即 如何从我替学生设计仿写练习,变成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训练。经过最近半个月的探索,我总结为四个角度的意识培养。前三个如果说从技上着眼,那么第四个就是从能上开花。另外我认为所有的句子都应该贴上一个话题功能标签。即,这个句子能用在什么场合下。教学程序分为三步:首先让学生挑出本文你认为写的最好的句子,并说明原因。其次让学生设想应用场景,这就给每个句子附上话题功能标签,这个标签并非唯一的。最后要求学生自己造句,分为:单句造句;微型语篇(教师先把大家的句子都荟萃,并分类好)这个三步过程,中间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学生的应用场景联想不是无话可说,就是天马行空。作为应试写作教学,我认为一定要缩小功能话题范围。我把这个范围放在两个方面:一、课标中的主题范围二、高考写作真题的话题譬如,我让学生对某高考阅读进行读后仿写设计。原文:1 El Niño, a Spanish term for “the Christ child”, was named by South American fisherman who noticed that the global weather pattern, which happens every two to seven years, reduced the amount of fishes caught around Christmas. El Niño sees warm water, collected over several year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flow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