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从 1999 年到 2025 年整整 10 年,笔者一直从事中专教学工作。令笔者感受最深的是,随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体制的改革,中专学校的生源整体素养大幅滑坡。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普遍低下,已成为现阶段中专教育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只有准确分析中专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采纳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经过长时间的教学经验积累,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正确认识教学对象教学对象就是学生,要想教好他们,就必须先准确、客观地分析他们。笔者教的第一届学生(1999 年秋季入学)中考成绩平均 580 分,那时的中专学校录用分数与普通高中不相上下,重点中专的录用分甚至高于普通高中。那时的学生学习基础好,动手能力强,老师爱教,学生爱学,教学质量很高。而现在的学生中考成绩平均在 240 分左右,甚至更低,有部分学生连中考都没有参加,是初中的分流生。进入中专后,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差、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差的“三差”现象,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常常有同事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都不学习,以后如何在社会上立足…”我自己也深有同感,也曾非常困惑。但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最佳的教学方案,以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在 21 世纪的今日,各类高学历、高技能、高科技人才大量涌现。对在竞争中处于较弱势地位的中专学生而言,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一席之地,就要发挥专业优势,展现专业特长。因此,《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应符合时代进展的要求,尤其是电子产业飞速进展,新器件、新技术不断出现,要求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必须把这些新东西加进来。但是中专生的基础较差,最好以举例的形式来讲这些新内容,主要目的不是要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总有毕业生返校问我“老师,为什么我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现在都用不上?”毕业生的疑问给在校学生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成为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之一。这说明老师一味地照本宣科是不行的,必须与电子技术的进展相结合,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则应以“分立电路为基础,集成电路为重点”选取有针对性和有用性的知识内容,适当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做到“够用”即可。对繁琐的公式推导,大篇幅的理论分析要略讲,甚至不讲,只要学生掌握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