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应该进行课堂观察老师应该进行课堂观察老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一、课堂观察的定义和意义〔一〕什么是课堂观察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纪录、分析和讨论,并在此根底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老师开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讨论。它是老师日常专业生活不可少的组成局部,是老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二〕课堂观察有何意义?课堂观察的起点与归宿都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无论是老师行为的改良、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课堂观察主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这与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关注老师单方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其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得到检验。〔现状:很多老师在听课时不会观察学生的活动,上课老师在学生活动是时行为目的性不明确〕其次,课堂观察是促进老师专业开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是为了评价教学,而是为了改良课堂学习,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思想碰撞,探讨课堂学习的专业问题。老师参加讨论是老师专业开展的最重要且最有效途径之一。课堂观察促使老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无论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良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再次,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讨论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课堂观察是互惠性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能受益。课堂观察给予备课组、教研组新的意义,老师分工合作成为一个合作体。老师基于课堂观察的目标、任务和规那么开展专业性的日常观察活动。每个人认领各自的任务,承当相应的职责,标准有序地开展课堂观察的专业活动,防止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趋于业余。合作体的形成与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一种合作的学校文化,增进了老师的责任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现状:评课时,有的老师只说不好的地方,对好的地方就忽略不说了,这样不利于合作文化的形成〕二、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20 个视角〕: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么样。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沟通2.老师教学:关注怎样教的问题。包括:环节、呈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