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目标、内容、评价一致性的实践与讨论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李卫强【课程开发者简介】 李卫强,副校长,中学高级老师,市“双名工程”学员。参加区“课程建设种子校”、《基于标准教学的区域性教学与指导策略讨论》等项目。主持或参加《基于标准教学的实践与讨论》、《重视学习评价,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拓展(探究)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等十门校本老师研修课程。课程类别:实践与体验课程形态:混合课程适用对象:小学老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基于市级重点课题《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指导策略讨论》,以学科老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实践与讨论”为重点,提升老师的课程意识,强化“教——学——评”的一致性,属于提升老师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能力的实践体验类课程。课程以指导老师撰写教学手册、学期课程纲要和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等为重点内容,根据老师学习需求与问题导向、实践与任务、有能力自主学习等特点,以课程专家、学科教研员等为专业引领,通过面授、讨论、沟通展示、在线互动、作业及实践结合方式予以落实。二、课程开发背景2025 年,学校成为徐汇区小学 10 所课程建设种子学校之一。在华师大课程与教学讨论所崔允漷教授团队的悉心指导下,开展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讨论,落实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方案。2025 年,学校又有幸成为徐汇区老师进修学院李文萱院长主持的市级重点项目《基于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指导策略讨论》项目学校,开展基于标准教学的指导与策略讨论。在这些改革项目的实施中,我们发现除少数种子老师外,绝大多数老师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适应:有的是教学理念滞后,习惯于固有的经验和做法;有的是课程意识薄弱,教学设计上缺乏整体性思考;有的是忽视对课标的学习,教、学、评不一致;有的则是入职年限短,缺乏教学经验少。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影响到改革项目的实施和推动,因此迫切需要开展相关的理论和业务培训。此外,为有机整合课程建设种子校和项目学校的实验任务,学校也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融合性的老师研修项目,以促进项目实验校各项任务的扎实、有序推动。三、课程目标通过《基于教学目标、内容、评价一致性的实践与讨论》课程研修,提升课程意识,明确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的重要性,学会研制教学指导手册,强化“教——学——评”的一致性,提高课程执行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通过参加《基于教学目标、内容、评价一致性的实践与讨论》研修项目,学会教学指导手册的研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