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做到上课决不拖堂只要是当过老师的,谁都有过拖堂的经历。“拖堂”,或被称为“延堂”或“压堂”。拖,是拖拖拉拉、拖泥带水;延,则是延迟、延误;压,是强硬的、没有自由的。不论哪一个词用在“课堂”的前面,都是对课堂自由民主、创新高效形象的一种破坏。拖堂对教学效果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学习之道,一张一弛。学生应该利用课间十分钟的时间,呼吸新奇空气,舒展疲乏的身体,让大脑在高强度的紧张思考后有一个短暂的放松,同时为下一堂课做好过渡和情绪上的准备。老师假如拖堂,因为急于完成教学内容,必定语速加快,语调抬高,学生不但没有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反而因承受更大的精神压力而变得紧张烦躁,记忆效果必定下降。有时还会因为表现出了对老师拖堂现象的不满而影响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老师的辛苦劳动换来的却是学生的牢骚埋怨,对下一堂课的正常教学也会有影响,是“费劲不讨好”的“无用功”。要提高课堂效率,每位老师应养成不拖堂的习惯。拖堂的危害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文面:一、学习方面:下课铃响后,教室外边有走动声、喧哗声,教室里边有松散情绪和整理学习用具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想听的同学不容易听清或不容易集中精力,不想听的同学心飞窗外,没有心思继续听下去,有时强迫自己听讲,效果也很差;老师不辞辛苦拖堂,就是要解决自己认为很重要的问题,然而在这样一种不良的课堂氛围中几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有的学生会把拖堂期间没有解决的问题带到下一课,直接影响下一节的有效教学时间和效率。课间休息牺牲之后,上厕所和取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具就会占用下节课的时间。二、情感方面:学生对常常拖堂的老师的课时就总有一种负担,甚至因为拖堂而厌恶这门学科。由于这些老师总在拖堂。学生往往不会有效地集中注意力,觉得后边还要讲,前边不一定仔细参加学习;拖堂牺牲了学生部分甚至全部课间休息时间,下节上课心里总有一丝不快感;即使有人同情"拖堂"老师的苦心,也不满意"拖堂"的后果。拖堂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使学生感到无可奈何,同时学生也会感到老师的无能。三、生理方面:学生常常上课,每节课多长时间已经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和生理上的条件反射。下课铃声一响,就有一种自然的放松感,听课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坐的时间长了就有一种浑浑噩噩的感觉,或有点按捺不住想出去走走的意识;有时想上厕所,因拖堂而非常难受,有时大小便匆匆忙忙或来不及而非常尴尬;连续上课,眼脑等发胀、疲倦。四、其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