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第二单元 新的生命5. 种子的萌发【设计意图】 这课内容虽然只是一个课时,但绝不能只仅仅考虑这一课时。课中有两个实验活动“浸泡〞“发芽〞都是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完成的。因为种子的变化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我在设计时尽量考虑把这节的影响时间放得更长远一些。课的引入,我采纳了趣味性的“摸——猜〞,在活动中引出课题,同时又落实了比较不同种子外形特点的内容。浸泡实验,教材的实验呈现意图非常明显!是想让学生感受到:种子萌发是需要水分的,而且不同的种子需要的水分是不一样的。这个实验,我采纳的方法是课中老师演示,课后让学生带到班级中,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抛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都用一样多 200 毫升的水为什么都要选 10 粒种子意在引导学生比照拟实验条件控制的思考。种子的内部结构,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我先让每一位学生都参加剥一粒蚕豆并观察的活动,在这个活动的根底上介绍蚕豆种子的根本构造。让学生在剥、观察、画图、标名称的过程中,自然地强化对种子结构的认识。然后,再抛出“黄豆、白云豆、玉豆等〞再次剥一剥,并与前面的蚕豆进行比较,形成“很多的种子,根本构造是相似的!〞这样的认识。虽然这只是双子叶种子,虽然种子的结构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名称。但通过这些典型种子的观察,这些重点构造的认识,对于我们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显然是更有效的!发芽的蚕豆,这是本课的最后环节。在学生讨论:“种子各个局部都有什么作用〞的根底上,通过视频,使学生对种子各局部的作用有一些初步的认识。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可以自己开展实验来完成探究。实验操作很简单,但对实验持续观察记录却是难点。老师在这里加强指导很重要,但对兴趣的激发,在材料等方面对学生提供帮助等更加重要,毕竟这是课后的观察活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2.认识植物种子的构造,知道最重要的局部是胚,胚是有生命的。3.认识到种子的各个局部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经历运用感官和工具观察比较蚕豆、黄豆、油菜籽、白云豆、玉豆等种子内外部结构特点并做好记录的过程。2.经历设计“比较不同种子萌发时所需水分多少〞的实验,并指导课后观察的过程。3.指导学生开展蚕豆发芽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探究种子微妙的兴趣,培育学生认真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