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城濮之战的意义城濮之战是战国时期,奴隶制国家之间的争霸战争,最终以晋国胜利而告终,晋文公从此当上了中原地区的霸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本文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在军事上也有先发制人的策略,意思都是主张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是要运用先发制人这种战术的,历史上也有后发制人的军事策略,这种策略主要是积极进行防备,在掌握敌方的基本情况后以反攻为主要的作战策略,它常常运用在较弱的一方对抗较强的敌方时来制胜的法宝。春秋时期的城濮之战就是典型的例子之一。 城濮之战中晋国原来是处于弱势的一方,晋军的实力完全不能跟楚国的大军相比,但是晋文王仔细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在救援宋国的时候实行了先占领楚国附庸国的策略,让楚国有所动摇。再后来,利用计谋让齐、秦与楚国产生矛盾,选择跟晋国进行结盟,来增加晋国的实力。这样一来,晋国的军事力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楚国也会因此有所顾虑。 之后,在与楚国主将子玉对战的时候,主动退避三舍,避开楚军的锋芒,选择在城濮进行交战,那时候齐、秦、宋的军队也陆续到达了城濮与晋军进行了会合。在作战的过程中,晋军针对楚军的军队布局的情况,伺机而动,右采纳示形动敌的作战方式诱敌出击,结果使得楚军完全陷入重围,失去了抵抗的机会。最终以晋军获得决定性胜利而宣布结束。 城濮之战简介 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为了争夺在中原的霸主地位,晋军制定详细的策略,大败楚军,确立了晋军在中原的不可撼动的地位。 晋文公率领军队从棘津渡河,进军攻打依附楚国的曹国河卫国,企图通过攻打楚国的依附国来吸引楚国的注意,从而为宋国解围。晋文公先是率领大军渡过黄河,进攻卫国,很快就把卫国占领了。之后,又对曹国发起了攻击,不久便攻下了曹国的都城,俘虏了曹国的国君。晋军攻打曹、卫本想诱惑楚军北上,但是楚军却无动于衷,依旧攻打宋国。宋国又来向晋王求救,晋王进退两难,最终听从了先轸意见,利用齐、秦喜赂怒顽的心理,制造齐、秦、楚之间的矛盾。晋国一方面让宋国送一份厚礼给齐、秦两国,让他们劝楚军撤兵。另一方面,把曹、卫的一部分土地赠送给宋国,以表示自己的忠诚。宋国没有被攻下,加上曹、卫两国的土地又送给了宋国,楚军当然不会同意撤兵。秦、齐遭到楚国拒绝后,也非常恼怒,于是出兵协助晋国,形成了三大强国联合对抗楚国的局面。 楚成王见势不妙,主动把楚军撤退到自己的国界内,要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