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山隧道塌方处理措施水平山隧道塌方处理措施 摘要: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开遇到软弱破裂围岩而产生塌方,本文对水平山隧道穿过软弱岩层后发生塌方的处理实例,探讨隧道塌方处理的可靠方案,为同类隧道的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塌方;处理;小导管;注浆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公路建设事业不断进展,桥隧比例逐渐攀高,隧道工程呈现向长、大隧道进展的趋势,并且越来越多的隧道将穿越地质复杂的地段。在隧道开挖施工中,塌方是最普遍的事故。目前国内很多在建或者已建隧道都出现塌方现象,既影响施工进度,又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威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如何正确处理塌方事故,将隧道塌方的损失降到最低,已经成为隧道施工的关键。 工程概况 水平山隧道为一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小净距+分离式短隧道,全长 500 米,进出口均采纳端墙式洞门。隧道位于南丹---昆仑关断裂带的东侧,属于岩溶丛谷地貌,隧道穿越山体植被以生长于石缝中的杂草及灌木为主。隧道区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中的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富水性较差。 塌方简述 坍方处为隧道左洞 ZK307+630 掌子面,初始时为少数大石块滚落,后期均为块状泥土。坍塌的溶洞长约 4 米,距拱顶约 3 米。自然塌落 48 小时后塌方体堆积满掌子面,经一个月自然塌落后基本稳定。 坍塌时正在进行下台阶开挖,上台阶掌子面没有工人在作业。坍塌发生后项目部将所有施工人员撤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准备处理方案。经坍塌后对地表进行测量放样,测出坍塌位置,埋深为33 米,塌坑呈漏斗状,最深处 3 米,直径 10 米。 由于为溶洞夹泥,塌方体积较小,首先对塌方体进行坍塌体初喷砼 20cm 的简单处理,并定时观察其稳定情况。在坍方地段采纳短管棚,超前支护由一端先上后下地逐步清除坍碴,随挖随喷射砼,随架设临时构件支撑。 坍方处理具体实施步骤 3.1、地表塌陷处理 地表坍坑采纳粘土直接回填夯实,辅以喷射砼或砂浆抹平。在坍坑周边 1-2 米处设置拦截水沟, 防止雨水的渗入。地表大裂缝亦采纳粘土回填。 3.2、掌子面塌方体处理 对塌方体和围岩暴露面进行喷砼(厚度 0.2m)封闭作为初期支护,防止再次塌方,并为塌方监测提供依据。坍塌腔与初期支护之间的空隙喷 C25 砼填充饱满,然后对塌方影响范围岩体注浆,加设超前管棚与超前小导管,使开挖轮廓附近与周围岩体形成一个整体,抵抗碴体下滑力和开挖后围岩产生的侧向压力。 3.3、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