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 1000 字(二)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先说智取生辰纲的七条好汉。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发端。这一段好汉壮举,轰动了水浒世界里的江湖。可是晁盖一伙,做下这桩弥天大案,背后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是为了劫富济贫?还是说为了准备 农民革命 ?显然都不是。黄泥冈上,这一伙好汉劫得了十万贯金珠,而后大概经过坐地分赃,晁盖、吴用等回了晁家庄园,三阮则 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 随后并没听说他们有济贫的打算,也没见他们准备扯旗造反(或曰起义),假如不是东窗事发,保不准他们真的就此安心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所以,这桩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义之财,但其实质,说穿了,就是一次黑道行动。 再看鸳鸯楼上那幕血案,武松连刃十数人后,一片血泊之中,从容地将桌上银酒器踏扁,揣入怀里带走;而即使粗心卤莽至极的主角如李逵,沂岭之上杀了假李逵后,也没忘进房中搜看, 搜得些散碎银两并几件钗环 ,都拿了 李逵虽极端厌烦女色,但也知这些沾满了脂粉气的钗环能够换钱换酒,照拿不误。而后,还去李鬼身边,搜回了那锭被骗去的小银子,在这种事儿上,黑旋风也足够细心。《水浒传》是一部十分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 中国四大名著 .《水浒传》它真实地描述了宋代农民起义,进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述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进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官逼民反 .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抵抗的道路,各有不一样的原因和不一样的情景,可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 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进取参加劫取 生辰纲 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抵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所以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最终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 智多星吴用 和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 智多星吴用 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