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5 年 9 月号第 8 辑 1. 别让“宝贝回家”陷入制度空白 2. 过期疫苗泛滥折射监管严重“过期” 3. “古董月饼”该要穿越多少个轮回 4. 公交司机打伞开车,谁该脸红? 5. 慎言“演练不当”,多思“准备不周” 6. 中国的校服其实可以不那么丑 7. 捐赠量回升是好事,慈善改革更要推进 8. 先拍照后救人只是无奈的次优选择 9. 安全演练首先要确保安全为上 10. 警惕“粗鄙化”普遍与流行 11. 高校“责任漂移”比“操场飙车”更可怕 12. “犹慈父抱爱女”的医生该点赞,也该理解 13. 养老金神秘蒸发,监管不能就此“蒸发” 14. 每一所大学都应该开设“恋爱课” 15. “无车日”的现实与理想 1. 别让“宝贝回家”陷入制度空白 高亚洲 中国民政部 17 日在北京举行全国打拐解救儿童寻亲公告平台筹备情况通报会时表示,该部会同公安部确立打拐解救儿童查找生父母相关机制,给长期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儿童一个家。(9 月 18 日中国新闻网) 在天下无拐未能真正实现之前,解救被拐儿童,便永远是一个正当且正义的议题。近年来,随着对打拐的重视,特别是多元社会力量的介入,越来越多被罪恶之手剥夺父母关爱的孩子得到解救。 不过,解救从来就不是一个可割裂分开的过程,从犯罪分子或是从收买者手中解救回来,并不意味着被解救的孩子得到了最好的安置。一个必然面临的问题是,如果长期找不到亲生父母,这些不幸中万幸的宝贝,该往哪里去呢?送到福利机构,固然是一个传统的选择,但是,对于这些需要亲情关怀和家庭氛围的孩子来说,被送到福利机构,对于孩子的成长,恐怕并非最好的选择。 而另一个从来都存在的事实是,诸多家庭有收养被解救孩子的强烈意愿,他们往往也大多具备让被解救孩子回归家庭的资源和能力。一个必须厘清的常识是,家之所在,并非全然依赖于血缘关系之上,如果能在感情上有所倾注,有了家的温暖,即便毫无血缘关系也是家之所在。让人尴尬的是,由于缺少长期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儿童收养的相关规定,让“宝贝回家”陷入制度空白地带。 此次由民政部、公安部联合制发了《民政部公安部关于开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儿童收养工作的通知》,为破解这样的现实尴尬提供了政策依据。从通知中不难发现,既从顶层设计的层面设定了“快速查找机制”,让被拐宝贝早日回到自己最初的家,也对解除收养关系做了具体而细致的规定。在此规定之下,既保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