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风险成因与控制浅谈审计风险成因与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审计事业的不断进展,审计逐步走向法律规范化、制度化。在关注审计质量的同时,审计风险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审计风险不仅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还会给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带来不同的损失,甚至给国家的审计环境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文章就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措施方法等进行探讨,以期审计信息在今后的财务工作中发挥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审计风险;形成原因;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进展,审计成为经济大循环中重要的环节。在具体的审计实施过程中,人们对审计的期待非常高,因而审计人员的责任也十分重大。但是由于经济生活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往往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和风险,审计风险不仅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还会给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带来不同的损失。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审计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减少审计风险,以期促使审计信息在今后的财务工作中发挥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1.审计环境对审计工作的制约。首先,审计受所处的法律、经济环境制约。《独立审计准则》虽然已颁布,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缺乏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变化、审计法规不完善、不健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人员的审计结论,增大审计风险;其次,受行政干预的制约。由于受到行政上的干预,审计机构以及审计人员不仅不能获得组织上的独立性,同时也削弱了审计工作的自主性、权威性,从而导致审计质量差以及增大了审计风险。从最近几年发生的审计案例看,不少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受到被审计单位甚至是某些政府部门的压力而不得不违规、违心地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导致审计结论失真,加剧审计风险;最后,受会计基础工作的制约。目前,我国会计基础工作弱化,社会强烈呼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但是会计信息市场的信息质量仍然不高,这些均使审计面临着愈来愈大的风险。 2.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首先,随着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经济业务的种类和性质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会计核算如所得税会计、期货会计、衍生工具会计、合并会计、外币会计等远远超出了传统财务会计的内容。这些业务的处理,显然要更具挑战性,更容易发生争议。需要审计人员根据实践经验进行职业推断,一旦推断失误,就会造成审计结论的失真,严重的情况注册会计师还有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其次,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资料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