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灌溉,用心呵护——浅淡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德育心得爱心灌溉,用心呵护——浅淡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德育心得 爱是约束,也是一种激励的语言;责任是沉重的负担,又是教育的宝剑! ——题记 一、前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每个班都有那么一两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这些问题学生往往是没有责任意识的,认为某件事理所应该就是别人做的,与自己无关;甚至出现安排了任务,也没有人完成的情况。讨论调查发现,这些问题学生大多源于他的原生家庭,母爱或父爱的缺失,或家庭独生子的“溺爱”,外界的冲击破坏了孩子心理世界的一贯的平衡感,他们便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获得别人的注意,同时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针对此现象,本文提出了“爱,即是责任”的看法,意在改善教育的方法,用“爱”去鼓舞,用“责拥有一个阳光欢乐的学习时间任”去约束,让更多的孩子收获自信,更好地融进班集体中。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将问题学生定义为品行障碍少年,即在学习态度和德操水平上无法跟上班级的整体的现象。针对问题学生,“爱,即责任”的“爱”是必需品,用爱心去包容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发现他们的人性美,用“责任感”去引导他,去制造另外一片新的蓝天。因为,只要你善于发现,你总会欣赏到每一个问题学生身上闪光点,作为一线教育者,需在德育工作上多下功夫,用发现的眼光去挖掘他们身上外显或隐藏的潜能,进而引导他们走向正常的轨道。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而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那么简单,要培育的是健全人格的社会接班人。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去“爱”学生,又该如何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是我们一直讨论的教育方向。我坚信,爱既是一种教育,也是发现;爱既是一种鼓舞,爱也是一种责任;爱既是教育者对孩子们的责任,爱也是对孩子责任感的养成的一种责任。 二、案例分析 本文在此分享笔者经历过的几个相关的成功案例,于此与君共勉。 案例一: A 同学是一名让所有科任老师都头痛不已的一名问题学生。该同学一直觉得自己在同学当中没有优点,父母在家也对其持否定的态度,父母亲的文化水平低,孩子出问题家长动辄打骂,于是乎学生越渐自甘堕落,更是变本加厉,表现为上课故意扰乱课堂纪律,课后无缘无故挑衅同学,综合日常表现极其不好。 某次偶然班级进行庆祝国庆节的文艺晚会,征集主持人,笔者惊喜地发现,原来 A 同学不是做什么都不行的坏学生,主持功底不错,大合唱的时候也踊跃地挑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