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腹泻、呕吐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该病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危害程度与病猪的日龄、母猪抗体状况和流行强度有关,一般以两周龄内的哺乳仔猪致死率很高,5 周龄以上的病猪则很少死亡。本文就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措施作简述,仅供参考。一、病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 RNA 型病毒。该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个器官、体液和排泄物中,但以病猪的空肠、十二指肠组织、肠系肠淋巴结含毒量最高。在发病早期,呼吸系统组织和肾的含毒量也相当高。猪舍的环境温度可影响猪体内病毒的繁殖,在 8―12℃的环境中比 30―35℃的环境中产生的毒价高,这可能是本病在寒冷季节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病毒不耐热,在 4℃以上不稳定,56℃加热 45 分钟,65℃加热 10 分钟即死亡。相反在 4℃以下的低温,病毒可长时间的保持其感染性。放在阴暗处历时 7 天仍保持其感染力。肠道内的病毒在-20℃可保存6 个月,在-18℃保存 18 个月仅下降一个对数滴度。病毒在 PH4―8 稳定,PH2.5 时则被灭活。对光敏感,在阳光下曝晒 6 小时即被灭活。紫外线能使病毒迅速灭活。一般常用的消毒药在一定浓度下都能杀灭该病毒。二、流行病学。该病目前仅感染猪,未发现感染牛、羊等其它动物。不同年龄的猪都可发病,但以两周龄内哺乳仔猪易感染、死亡率最高。该病的传染来源主要是病猪和康复后带毒猪。病毒主要存在于猪的小肠粘膜、肠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和扁桃体中,并可随粪便排毒达 8 周左右。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吃入被污染的饲料,经消化道感染;也可以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染,特别是密闭猪舍,湿度大,猪只集中的猪场更易传播。该病的流行特点是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即 11 月至翌年 4 月之间。一旦发生,在猪群中迅速传播,数日内可使未免疫猪群大部分猪受感染。在老疫区常呈地方流行性或间歇性的地方流行性发生,常发生在 6 日龄到断奶后 2 周的仔猪,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较新疫区的低。三、临诊症状。该病埋伏期短的 12―18 小时,一般为 1―8 天,多数病例 2―4 天,不同年龄的猪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差异:1、哺乳仔猪常在吃奶后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发生急剧水样腹泻,粪便初为白色,随后变黄或绿色,后期略带灰褐色并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或混有血样。一般体温不高,部分病猪初期体温出现轻热,发生腹泻后体温下降。病猪精神萎靡,被毛粗乱无光泽,颤栗,吃奶减少或停止吃奶,严重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