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历史 2.7《忽必烈改制》教案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2.7《忽必烈改制》教案 岳麓版选修1_第1页
1/2
高中历史 2.7《忽必烈改制》教案 岳麓版选修1_第2页
2/2
忽必烈改制一.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于“忽必烈改制”没有做具体的要求。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可以将课本的第 2、3、4 框题作为教学内容,第一框题学生自己掌握。二.学习目标:1.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了解忽必烈改制的原因、大致内容、结果以及特点、影响等。2.理解忽必烈改制的背景,初步分析改制的特点,认识改制的深远影响。试比较与孝文帝改革的异同点;分析“汉法”与“旧制”的实质区别。3.情感培养:体会忽必烈改制为蒙古族的发展作出的努力以及改革的阻力下的灵活性。三.学习方法:自学辅导法、比较法。四.学习重点:忽必烈改制的内容的分析与特点的总结。五.学习难点:忽必烈改制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比较。导入: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12 世纪中期,蒙古族杰出首领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草原。然后建立了蒙古汗国。蒙古汗国建立后对周围地区进行长期的征伐战争,1271 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孙子) ,公元 1260 年继承了汗位,建都大都(今北京)。到 1271 年,忽必烈正式称皇帝,建立了元朝(公元 1271 年--1368 年),他就是元世祖。元世祖逐步巩固对北方的统治以后,就集中力量攻打南宋,终于灭了南宋。公元 1279 年,实现了中国南北大统一。一、忽必烈改制的原因1、忽必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深感中原政治制度的先进,立志进行变通创新的改革。2、蒙古国疆域辽阔(“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但统治机构落后,须建立完善的国家机构加强统治。3、忽必烈即位前,蒙古旧俗阻碍社会发展。(屠杀、游牧)忽必烈即位前后,“汉法”与“旧俗”之争十分激烈。“汉法”是指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文化,即先进的封建文化;“旧俗”主要指蒙古地区的游牧文化,即落后的奴隶制文化。两者之争的实质是先进的封建社会制度和落后的奴隶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4、粉碎了顽固派的挑战,为改革创造了条件。5、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鼓动。二、忽必烈改制的内容(一)体制更新(政治方面:改革政体)1、原因:A、统治机构的落后低效与疆域的辽阔形成巨大反差。B、汉族地主官僚的鼓动。C、忽必烈认识到中原政治制度的先进。2、方案:按中原王朝体制的框架构建政权机构3、具体内容:(1)在中央:改革中央机构:(2)在地方:改革地方机构A、设置行中书省(十大行省)B、设澎湖巡检司用心 爱心 专心宣政院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吏户礼兵刑工1 中 央 C、开发云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历史 2.7《忽必烈改制》教案 岳麓版选修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