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童年水墨画 1,,第 1 位老师,教案]童年的水墨画三下教案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松软、柳絮、吵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欢乐的生活和美妙的愿望。 3、背诵喜爱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2、感受童年生活的欢乐,激发学生读和创作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比拟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分,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预备: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假如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是啊,美妙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抓紧去读读吧。(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二)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1、指名分小节读诗(留意“丫”、“汲”的读音)。 2、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3、沟通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妙心愿。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4、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沟通自己的发觉: a、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幻想。 b、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c、前四节的最终一句都带有破折号。 3、生再次自由读文,齐读自己喜爱的小节,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配乐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一)导入诗歌 美梦如诗,童年如画。童年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观赏水墨画,体会童年的纯真。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生个别答复,老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