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三:孟子的读书心得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假设《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假设《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拟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成认自己的错误。 孟子说: 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信任这话吗? 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宣王说: 不会。 孟子说: 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 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又如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译: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这样地向人说明道理,能让人不服吗?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真是啊,宽阔的人民群众又怎么能无视的呢?《荀子﹒王制》: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那么载舟,水那么覆舟。 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多大的江山也能保住吗?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君主把百姓的欢乐当作自己的欢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欢乐当作自己的欢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这个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以人为本, 三个代表 ,党的宗旨,无不是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表达。 《孟子》中有许多具有哲理性的句子。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译: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