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文化重建中利益相关者的态度调查分析羌族文化重建中利益相关者的态度调查分析 摘要:汶川“5·12”地震灾后重建中,当地居民、周边非羌族居民、外部大众以及学术界作为灾后重建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对龙溪乡羌族文化重建持有不同态度,实行了不同行为。同时,每一个利益主体的态度又直接或间接影响羌族文化的重建过程、效果以及后续进展。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对各方利益主体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羌族文化 利益相关者 重建态度 2025 年 5 月 18 日汶川地震对羌族文化造成巨大破坏,灾后羌族文化重建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各利益相关者在羌族文化重建中持有不同态度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 (一)龙溪乡当地居民 针对当地居民我们以龙溪乡联合村、马灯村、阿尔村三村为主要调查点随机问卷调查了 300 人。 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我们发现,龙溪乡具有保护意识的大多是文化层次较高、年龄较大以及参加羌文化旅游开发的居民,而大部分居民停留在物质需求层面上,他们更加关注自身经济利益和生活条件,整体的保护意识淡薄。这主要是因为,龙溪乡当地居民文化水平整体不高,以中小学学历为主,这部分群体很难产生羌族文化保护意识;老年群体作为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先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年轻群体作为保护与传承的主力军,保护与传承态度并不积极;龙溪乡羌族文化的独有性尚未大力挖掘,久而久之居民对于羌族文化本身的思考越来越少;开发旅游的村寨,居民文化保护意识相对较强,但目前龙溪乡开发旅游的村寨数量较少。 灾后重建中,羌族的独特性彰显出来,龙溪乡羌族居民对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也有所增强,然而大部分居民对于文化保护及传承的行为大都依赖于集体性活动。重建中,阿尔村自建的“羌文化保护志愿者”民间组织为全国首创;其他羌寨出现了女性集体学习绣羌绣、男性学习跳羊皮鼓舞等行为。虽然大多羌族居民参加这些集体性活动多是为增加经济收入、娱乐身心等目的,但参加这些活动,无形中也加强了羌族居民对羌族文化的再认识,促进了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整体来说,羌族本地居民对对羌族文化重建抱有很大的期待与信心,他们觉得自己的很多文化还要延续,很多习惯应当依旧保存。 (二)周边非羌族居民 龙溪乡周边杂居着以汉族和藏族为主的其他民族。访谈周边非羌族居民发现,他们对羌族文化的了解较为肤浅,知道最多的是羌碉、羌绣、羌族歌舞这些物质文化;而对于释比文化、历史传说等羌族文化,知之者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