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养肉鸭发生病毒性肝炎的诊疗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成鸭亦可感染,但不表现症状而成为隐性带毒者。2025 年 9 月份,我站接诊该病病例达 60 余起,发病鸭群死亡率一般在 5%~50%之间,最严重者2500 只肉鸭在发病 4 天内全群覆灭,死亡率高达 100%。可以说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不但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极大挫伤了养殖者的积极性。为了让广阔的肉鸭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防患于未然,同时对该病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笔者特将接诊病例的发病及诊治情况总结如下,供养殖户参考。1 发病及流行特点2025 年 9 月,山东省费县探沂、大田庄、城北等乡镇许多肉鸭养殖户分别从不同的孵化场购入 2000~4000 只肉鸭进行饲养,4 日龄前生长发育一直正常,从 5 日龄开始鸭群陆续出现异常变化。在一个养殖村或是养殖小区先是一棚或数棚鸭群同时发病,后在 2~8 天内迅速波及其他鸭群;发病鸭群先是数只鸭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倒地死亡,然后在数小时或 1~2 天内全群发病,发病后每棚肉鸭每天死亡 50~200 只不等。鸭群发病后在饮水中加入抗菌药物后不见明显效果,在未发病鸭群继续发病和发病鸭群死亡数量不减的情况下,许多养殖户带发病和病死鸭来我站就诊。2 临床症状病鸭精神委顿,体质衰弱,食欲废绝,缩颈,翅下垂,呆立瞌睡,强行驱逐则行走迟缓。不久,病鸭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歪向一侧,全身抽搐,头向后仰,背部着地,转圈下蹲,两脚痉挛性踢蹬,呈角弓反张姿势,常在出现神经症状数小时或数分钟后死亡。死后喙端和爪尖瘀血,呈暗紫色,少数病雏死前出现腹泻,排黄白色或绿色稀粪。3 病理变化剖检病死鸭,特征性病变在肝脏。所有剖检病例肝脏均肿大、质脆,肝脏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色暗淡或发黄,呈斑驳状,有的肝脏呈土黄色或红黄色;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胆汁草青色或淡红色;脾脏肿大,呈斑驳状花纹样;大多数病例肾脏肿胀,呈树枝状充血;胰脏充血呈粉红色;心肌质软,脑充血及软化。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其间有大量红细胞,肝小叶之间的血管和胆管的纤维组织内有单核细胞聚集,胆管和结缔组织增生;月串组织呈退行性变性和坏死等病理变化。4 实验室检验4.1 细菌检查与培育 无菌操作实行病死鸭肝脏组织涂片镜检,没有发现细菌;取土~述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