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红线:既要守数量更要保质量耕地红线:既要守数量更要保质量 耕地是粮食生产最基本的资源保障条件。近年来,“守住 18亿亩耕地红线”成为社会普遍共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耕地质量的差异对粮食单产有很大影响,不但要从数量上守住耕地红线,更要在质量上保证耕地的粮食产出能力。据了解,当前我国耕地质量状况并不乐观,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到 70%,而同时,耕地质量退化的趋势还在加重。 其中一个原因是耕地占优补劣问题。此前的采访中,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张百良曾经告诉记者,修路、建房占用的大多是城市周边水肥充沛的良田,而说到“补”,有的地方在山脚下开块地就说是耕地占补平衡了,“我们知道石头经过上千年才能变成耕地,山脚下的地就算能用,质量也根本不在一个等级。”?耕地质量对粮食生产影响明显,而据有关部门统计,新开垦耕地与占用耕地相比,一般相差 2-3 个等级以上,其生产能力不足被占用耕地的 30%。近10 年间全国约 6000 万亩占补耕地因质量差距,导致耕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至少减少 120 亿公斤。 土壤养分失衡是耕地质量退化的另一“顽疾”。目前,全国耕地中缺磷和缺钾的面积占一半以上,尽管近几年国家大力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补贴技术,但实现土壤用养平衡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9 月 26 日,在江苏省江阴市联业公司的有机肥料生产线上,记者看到堆成一垄一垄的“黑土”冒着热气正在发酵。江苏省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首席专家殷广德介绍说,通过施用有机肥等各种手段,使太湖流域化学氮肥使用量比 3 年前下降了 9.6%。 测土配方施肥是提高耕地质量的另一有力措施,江苏省江都市承担国家优良工程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建设了 2 万亩标准粮田,在标准粮田里,不但采纳了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施用等技术,还建了 67 公里防渗渠道,以及泵站、砂石路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在浦头镇双丰村,记者看到标准粮田里的水稻长势正旺,当地技术员说,这些措施使耕地地力提高 0.5 个等级,肥料利用率提高 5%以上。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和地方不断加大对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力度,2025 年-2025 年,国家统筹安排资金 123 亿元,建设标准粮田6000 多万亩。农业部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补贴项目 5 年来投入规模从 1700 万元扩大到 5.5 亿元,实施面积从 85 万亩增加到 2750 万亩。 在耕地质量管理上,跨部门的大协作机制正在形成,“占优补劣”现象也有望得到进一步遏制。2025 年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