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农村金融机构存准下降的释放资金流向城市警惕农村金融机构存准下降的释放资金流向城市 4 月 16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讨论一季度经济形势,部署落实 2025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确定金融服务“三农”进展的措施。在会议中,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此次会议提出的定向下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指的是当地的农商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那么,站在银行业运营的角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否能起到增加当地小额信贷投放,以加强支农资金配给的目的? 县域农商行、 农合行准备金率已经较低 从 2025 年―2025 年央行在存款准备金率设定上的波动趋势来看,很显然,农村的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其存款准备金率从 2025 年以后就开始逐步低于大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假如说适当降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能增加对口的小额和支农信贷的话,那么是否说明目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16.5%的存款准备金率,实际上并没有起到有效的货币投放和控制的调控作用呢?也就是说,目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准备金率上已经大幅低于大型金融机构,简单依靠下调准备金率,又能释放多少存量资金呢?又是否能通过特定渠道进入支农产业? 存准下降所释放的资金 或将流向城市 就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的运营模式而言,存在着一定的业务模式扭曲。一般而言,县域的农信社、邮储,包括转制后的农商行,其主要服务对象应该是农村地区的产业和农民,而非通过银行业同业之间的拆借来实现农村储蓄资金的外部投放。在现实的业务操作上,农村金融通过银行渠道汇合资金,但就比例而言,并没有主要流回农村小额信贷市场,而是通过公司业务授信集中于当地公司客户,或者通过“银银平台”等金融市场业务,流向了区域中心的股份制银行和大行,等于是把农村资金抽走,服务于区域经济中心。 所以,在这种农村金融服务的生态下,光靠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远远不够的,假如不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渠道和投向做更多的行业和细分定位,恐怕下降存准所释放的资金最后还是流向了城市。所以,与调整准备金率政策相比,更重要的是从县域农商行的业务结构上进行调整,完全依靠行政化的手段很难推动下层的市场化信贷资金调整,反其道而行之,需要的是银行业务结构的调整,而非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