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大豆的栽培技术论述大豆的栽培技术 摘要:大豆的生育期通常是指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实际上,大豆的一生指的是从种子萌发开始经历出苗、幼苗生长、花芽分化、开花结荚、鼓粒,直至新种子成熟的全过程。 关键词:大豆;生育期;栽培 一、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光照 1.1 光照度大豆是喜光作物大豆的光饱和点一般在 30000-400001x,有的测定结果达到 600001x,大豆的光饱和点是随着通风状况而变化的。 1.2 日照长度大豆属于对日照长度反应极度敏感的作物,即使极微弱的月光,对大豆开花也有些影响。 2、温度:大豆是喜温作物。不同品种在全生育期内所学要的≥10℃的活动积温相差很大。晚熟品种要求 3200℃以上,而夏播早熟品种则要求 1600℃以上。大豆不耐高温,温度超过 40℃,坐荚率减少 57%-71%。北方春播大豆在苗期常受低温危害,温度在-4℃,大豆幼苗受害轻微,温度在-5℃以下,幼苗可能被冻死。 3、降水:大豆产量高低与降水量多少有密切的关系。与其他粮食相比,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发芽期是大豆最易受害的时期之一。 二、大豆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1、土壤有机质、质地和酸碱度:大豆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很严格。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最适于大豆的生长。大豆对土壤质地的适应性较强,沙质土、沙壤土、壤土、黏壤土乃至黏土,均可种植大豆,当然以壤土最为适宜。大豆对土壤酸碱度是比较敏感的,大豆要求中性土壤、pH 宜在 6.5-7.5。 2、土壤的矿质营养:大豆需要矿质营养的种类全,且数量多。大豆根系从土壤中吸收N、P、K、Ca、Mg、Cl、Fe、Zn、Cu、B、Mo、Co、等十余种营养元素。 3、土壤水分:大豆需水较多。据许多学者的讨论,形成 1g 大豆干物质需水 580-744g。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发芽时,要求水分充足。幼苗期比较耐旱,此时土壤水分略少一些,有利于根系扎根。开花期,植株生长旺盛,需水量大,要求土壤相当湿润。结荚鼓粒期,干物质积累加快,此时要充足的土壤水分,假如墒情不好,会造成幼荚脱落,或导致荚粒干瘪。土壤水分过多对大豆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利的。 三、大豆的栽培技术 1、轮作和耕作 1.1 连片种植和轮作倒茬 连片种植:零星种植是当前大豆品种生产潜力不能发挥,高产栽培技术难以推广和许多行之有效的普通措施无法落实的主要原因。大面积连片种植可以实行统种分管,做到“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防虫,获得高额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