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沈阳地区霜冻的形成与防备谈谈沈阳地区霜冻的形成与防备 摘要:沈阳地区地处欧亚大陆东部,位于中纬度黄金气候带内,在亚洲季风气候区北缘,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点是:雨热同步、干冷同期、光照充足,寒冷期长(日平均气温小于 0℃初终期间称为寒冷期)。气候资料表明,北部的康平寒冷期为 150-160 天,长达 5 个月到 5 个半月,即 11 月到翌年的 3 月末。南部的沈阳寒冷期为 130-140 天,长达 4 个半月到 5 个月。如此漫长的寒冷期,对形成霜冻的机率也大为增多。为使作物免受霜冻其害,谈谈霜冻的形成与防备,对广阔农民增产增收将会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霜冻;气候;寒冷期;防备 1、什么叫霜冻 霜冻在沈阳地区秋、冬、春三个季节都会出现。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 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灾害性天气。霜冻与霜不是一回事,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 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它对作物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当空气中水分较少时,虽然没有“白霜”出现,但作物已经遭受冻害,称为“黑霜”。黑霜对作物的危害最大。所以,有霜不一定形成霜冻,有霜冻时也并不一定看到霜。 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冻叫初霜冻,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叫终霜冻,初终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都较大。根据霜冻发生的季节不同,可分为春霜冻和秋霜冻。 春霜冻又称晚霜冻,也就是春播作物苗期、果树花期、越冬作物返青后发生的霜冻。随着温度的升高,晚霜冻发生的频率逐渐降低,强度也减弱,但是发生得越晚,对作物的危害程度也就越大。 秋霜冻又称早霜冻,秋收作物尚未成熟,露地蔬菜还未收获时发生的霜冻。随着季节推移,秋霜冻发生的频率逐渐提高,强度也加大。 2、霜冻的形成的原因 降温是形成霜冻的主要原因。冬季由于冷空气侵入降温形成的霜冻叫“平流霜冻”;因夜间地面或作物表面对外界散热而降温形成的霜冻叫“辐射霜冻”;上面两种原因综合引起的霜冻叫“混合霜冻”。混合霜冻强度大,特别在秋作物尚未成熟前出现,对作物危害极大。 古书上有“天雨新晴、北风切、是夜必霜”;谚语中有“寒夜风云少,霜冻快来了”。都是说冷空气过后,夜间晴朗无云,风力微弱,地面辐射散热强,降温快,容易形成霜冻。有云或有雾的天气,地面热量不易散失,风大了会把其它地方暖空气带来,地面温度不易下降,不易生成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