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青山工程治理后生态效果浅议辽宁省青山工程治理后生态效果浅议 摘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辽宁省森林大都分布在山体上,实施青山保护工程,实行有效措施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和山体生态服务功能,是解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荒漠化加剧以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辽宁省国土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辽宁省;青山工程;生态效果;森林资源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25)-04-0223-1 1 讨论区基本情况 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介于东经 118°53′-125°46′,北纬 38°43′-43°26′,南北宽约 530 公里,东西长约 574 公里,地处欧亚大陆东岸,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地势、距海洋远近的影响,省内各地的气候差异较为明显,主要特点是:雨热同季,日照丰富,寒冷期长,春秋季短,冬湿西干,平原风大,年平均气温 5℃~11℃;七月份最高,平均达 22℃~25℃,极端最高气温 40℃;土壤共有 11 个土类、31 个亚类、155 个土属、602 个土种;辽宁省现有各种植物 161 科 2200 余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 1300 种以上;药用类 830 余种;木本植物 68 科 167 属550 余种,占全国木本植物种类(8000 余种)的 6.9%。 2 青山工程 青山工程主要是通过“小开荒”还林、退坡地还林、工程封育、闭坑矿生态治理、生产矿生态治理、公路建设破损山体生态治理、铁路建设破损山体治理和墓地、坟地整治工程八项强有力的措施,对因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已破损山体进行植被恢复治理,对未破损山体实施严格保护。 3 青山保护现状 长期以来,辽宁省针对青山保护相继开展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沿海防护林、防沙治沙、速生丰产林、大规模造林绿化、平原绿化、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陆续出台了《辽宁省封山禁牧规定》《辽宁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等法规,辽宁省的青山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生态格局基本形成、生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3.1 以造林为主的生态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各省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退耕还林等多项国家级林业重点工程;近年来辽宁省又实施大规模造林绿化、沿海经济带绿化和辽西北边界防护林体系建设等省级重点工程生态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大片青山得到绿化,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根据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