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简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制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概磅礴的长城俯视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概。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概,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聚、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概。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概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建议】 1、布置课前收集有关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 2、经过自己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我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 ⑴ 让学生自己初步读文,理解每一句话,再弄清各自然段的大体意思。 ⑵ 老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让学生填空如下: 这样( )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 让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依据。再一次认真去默读课文。 ⑶ 同学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读出长城的气魄雄伟。 【教学设计】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去默读课文,看一看作者为什么说长城的`气魄雄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学生认真读文,找出有关的语言。 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曲折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呢大家想过吗?让我们来作个比较大家就明白了。从阳泉到荫营只有12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