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趣的任务是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摘 要】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老师指定本节课的任务,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去探究怎样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后大家一起讨论,甚至可以利用学生自己“互相残杀”式的讨论,最后老师做评委点评的方式来教学。但怎样吸引学生自觉地进行自主性学习,关键就是要选择和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关键字】 任务驱动模式教学、信息技术、探究性教学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掌握信息技术的只是已经成为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一个技能,特别是在中学阶段。但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开始虽觉得有兴趣,但信息技术基础的内容比较枯燥抽象,学生比较难理解,很快就又失去耐心和兴趣了。所以我们必须针对学生这些情况用一些比较好的方法去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譬如游戏启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伙伴教学法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我经常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譬如任务驱动教学和伙伴教学结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各种教学方法中,我觉得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又显得更为重要一些,因为它探究性教学方法的代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老师指定本节课的任务,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去探究怎样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后大家一起讨论,利用学生自己“互相残杀”式的讨论,最后老师做评委点评的方式来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来引导。但怎样设计出一个适合我们学生的可操作的任务是任务教学模式成败的关键,所以任务的设计要充分结合书本的知识点统筹兼顾,尽可能用所有能用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跟教材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常在任务设计的时候,我们还要在一个学期初的时候要做好整个学期总体的任务规划设计,要从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在近两年多,我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时候的过程中收获不少,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觉得在“任务”的设计和实施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值得参考:一、“任务”的设计必须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符合学生的特点。因为学生层次的差异比较大,所以任务的设计必须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来的任务必须要有 80%以上的学生能完成,这个任务才能是合格的任务。但我们在任务实施的过程,我们可以结合伙伴教学的模式,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做小组长,指导基础相对比较差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