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职业心理协同讨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职业心理协同讨论 摘 要 探讨了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职业心理协同情况。对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进行了职业心理因素测验,对两者的职业心理因素协同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职业心理因素协同性上,职业价值观、职业伦理等协同性较高。讨论显示,有目的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心理因素将有利于大学生职业心理的协同提升。 关键词 辅导员 大学生 职业心理 协同 基金项目:2025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讨论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专项(12JDSZ3050)和青岛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讨论项目(11XC32)资助,项目负责人:王永波。 作者简介:王永波,讲师,硕士,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讨论方向:职业心理与职业规划;罗公利、曹新明,青岛科技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25)04-219-03 一、引言 目前,高校学生工作任务的多样性、艰巨性使辅导员承受着沉重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学生工作内容的繁杂性、边缘性使辅导员难以建立自我职业价值认同感,学生工作对象的流水性、复杂性和自身工作的流动性使辅导员职业归属感缺失,学生工作机制的不法律规范性、辅导员职业进展的不确定性使辅导员常常产生身心疲乏感,甚至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情绪。而辅导员工作的特别性,决定了他们会与大学生朝夕相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辅导员职业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对学生构建职业自我效能感必定会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心理的洞察和引导是促进学生职业心理的成熟与进展的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职业心理系统构建 所谓职业心理,是指人们在选择职业、就业、失业或再就业等职业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认知、情感、态度、意志等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所谓协同,是指一个系统内的相关要素,在外界力量或其他系统的影响下,从无序性状态到有序状态转变,成而达到内外和谐稳定的过程。 职业心理系统由职业导向子系统、职业动力子系统、职业能力子系统、职业机会子系统构成,对导向和动力子系统倾向于内在分析,对能力和机会子系统倾向于外在分析。经过初步归类,职业导向子系统由职业价值观、职业愿景、职业意识、职业伦理、职业决策五因素组成,职业动力子系统由职业需要、职业动机、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信念五因素组成,职业能力子系统由个人性格、个人知识、个人技能、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