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者》中的暗恐讨论伯尼斯·鲁本思(1928-2025)是当代英国犹太女作家,她以对英国犹太人生存状况的真实描述以及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切关怀而声名鹊起。《入选者》是她的代表作,获得 1970 年布克奖。小说讲述了主人公诺曼在压抑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堕落和疯癫,被选为犹太祭祀意义上的替罪羊,为家庭的失败而受难。诺曼的精神崩溃实则是家庭成员集体情绪压抑的缩影。在《入选者》中,鲁本思对人物的负面情绪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和描写。失败的父亲罗比被儿子的堕落和女儿的私奔长期折磨与困扰,承担家庭失败的替罪羊诺曼在自我监禁中疯癫,而四十岁还仍未婚的贝拉则在乱伦的爱欲中苦苦挣扎。这些人物的负面情绪都源于他们精神上的压抑。由于弗洛伊德的暗恐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释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人们由于压抑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因此,本文选用暗恐这一概念作为理论基础,讨论《入选者》中人物的负面情绪,探讨小说中暗恐的表现,并进一步探究暗恐产生的原因以及面对暗恐人物寻求心灵慰藉与解脱的方法。本文旨在为讨论和欣赏该小说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共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介绍了伯尼斯.鲁本思的生平和作品,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了鲁本思及其作品的国内外讨论现状,指出本论文是从暗恐这一新的视角讨论《入选者》。同时梳理了暗恐这一概念的进展过程并详细介绍了弗洛伊德暗恐的几个重要术语,例如阉割情节、复影和重复的冲动,为之后的文本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章通过文本细读与暗恐概念的结合,剖析了《入选者》中罗比、诺曼和贝拉的暗恐主要表现为复影、重复的冲动以及对恶魔之眼的恐惧。因此,压抑的复现使得罗比、诺曼和贝拉在恐惧和不安之中备受折磨。第三章在细读小说的基础上,从文化、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深化剖析了造成暗恐的原因,旨在说明小说中人物的暗恐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违反犹太传统与异族通婚、家庭中过分压制的教育方式以及个人的性格缺陷是小说中暗恐产生的根源。第四章论述了罗比、诺曼和贝拉为了释放暗恐所做的努力。通过重建与他人的关系、讲述压抑的记忆、关怀关爱家人,小说中的人物获得了不同程度的释放和解脱。第五章是整篇论文的总结部分。本文通过弗洛伊德的暗恐对《入选者》进行讨论,探讨了经历暗恐之后重建自我,走出暗恐阴霾的有效途径。从暗恐视角解读该小说,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化的理解鲁本思对英国犹太人本真的生存关怀,而且能够更深化的体会作品中丰富的直觉感受,同时可以唤起对英国犹太文学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