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形式的三种处理思路浅析在框架结构的砌体填充墙中,顶部砌体往往采纳侧砖斜砌的方式进行填筑,卫生间、厨房 120mm 厚隔墙则多采纳立砖斜砌(如图一)。但在连胜国际大厦的砌体填充墙结构中,图纸设计却作了如下的规定:当填充墙长度≥5m,而且此范围内未设置构造柱,则应与梁板设置有拉措施(如图二)。对于图纸规定如图二所示的情况,比如说当某一面墙长度超过 5m,而墙中设置有门窗构件时,则需要按图二所示的情况设置有拉措施,对于图二所示情况的处理,在 GGJ10.0 中,解决这个问题并没有难度,并可以有多种方法来处理,在此采纳 3 种方法来处理此问题,目的是结合软件的功能来适当发散一下我们的思维,开阔一下我们的思路。很多情况下来处理任何问题或许方法都不是唯一的,软件的很多功能都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的,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斟酌采纳何种方法简单、何种方法繁琐?以做出适宜的选择,方法选择得当了,才能有效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第一种方法:直接在砌体墙上梁的其它箍筋中选择对应的图形型号(第 12类箍筋),然后根据图纸设计输入该钢筋的尺寸、间距等信息(如墙厚为240 , 则 按 图 应 该 输 入 箍 筋 长 度 B 为 240-40*2=160 , 高 度 H 为300+250=550。),计算汇总,查看结果即可(如图三、图四)。采纳这种方法比较直观简捷,可以不必在墙顶补画圈梁,图二所示的钢筋直接在梁的其它箍筋中解决,待导入图形算量后再在墙顶补画圈梁、定义做法、汇总计算即可,也是做到了画一次图、算两次量。第二种方法:根据图纸设计,定义一高度为 400mm、厚度同墙厚的圈梁,删除圈梁自带的箍筋、上部钢筋与下部钢筋信息,箍筋肢数不变(因为图二所示箍筋仍然为两肢箍,只不过是开口形式的两肢箍筋),根据图纸设计修改对圈梁的标高,圈梁的保护层厚度我们不用管它,因为在定义圈梁的其它箍筋时我们已经直接定义了箍筋的尺寸信息(如图五),所以它不会影响到箍筋的计算结果。然后将该圈梁画入图中,汇总计算,查看结果,会发现与第一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包括长度、数量等都是完全一致的(如图六)。采纳这种方法也比较有用,直接在钢筋算量中定义好圈梁信息,不但能解决问题,而且钢筋导入图形后不必再在图形算量中画图,直接定义圈梁做法计算即可,也是做到了画一次图、算两次量。第三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比较,这一种办法相对复杂一些,即用过梁来定义计算,根据墙体中已有的门窗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