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外用膏剂第一节 概述一. 定义、特点与分类 1.定义 外用膏剂系指采纳适宜的基质将药物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剂型。2.特点 易涂布或粘贴于皮肤、黏膜或创面,起保护创面、润滑皮肤的局部治疗作用,以及通过透皮吸收起全身治疗作用。3.分类 按基质和形态分为两大类:油脂性 乳剂型 水溶性软膏剂(Ointments) 半固体,易涂布 糊剂 凝胶剂 涂膜剂(广义)硬膏剂(plasers) 铅硬膏 橡胶硬膏 巴布膏剂 透皮贴剂外用膏剂分类示意表种类基质举例软膏剂油脂性油脂类、类脂类、烃类蛤蜊油乳剂型水相、油相和乳化剂雪花膏、冷霜水溶性水溶性基质、亲水性凝胶硬膏剂黑膏药植物油+红丹(Pb3O4)狗皮膏橡胶硬膏生橡胶、增粘剂、软化剂、填充剂麝香止痛膏巴布膏剂亲水性基质/保湿剂、填充剂、渗透促进剂芳香巴布剂透皮贴剂膜聚合物和骨架材料、压敏胶东莨菪碱贴剂糊剂、凝胶剂、涂膜剂、眼用软膏透皮贴剂—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elivery Sestem,TDS)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estem,TTS)缓(控)释制剂二. 外用膏剂的经皮吸收(一)经皮吸收机理 1.皮肤构造 表皮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五层细胞)具屏障功能( 脂溶性强、油/水分配系数大的药物易透过)真皮层:血管、神经、淋巴管、皮脂腺、毛囊(无屏障功能)皮下脂肪组织:丰富的血管、汗腺和疏松的结缔组织(同真皮)药物经皮吸收过程-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入血的过程释放—药物从基质中脱离出来并扩散到皮肤或黏膜表面穿透—药物通过表皮进入真皮、皮下组织,起局部治疗作用吸收—药物通过皮肤微循环,或与黏膜接触后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① 完整的表皮:脂溶性药物以非解离型透过皮肤(角质层及其细胞间隙)② 毛囊、皮脂腺:药物通过毛囊壁和皮脂腺到达真皮和皮下组织(脂溶性药物)③ 汗腺:药物通过毛囊壁和皮脂腺到达真皮和皮下组织(水分子和离子型药物)(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1.皮肤因素:正常皮肤 表皮层厚薄(性别、年龄)0.16~0.8mm;毛孔多少皮肤干净程度(“酸罩”);湿度、温度 病变皮肤 病损程度(表皮屏障功能 )2.药物因素:理化性质 脂溶性和油/水分配系数药物透皮速率 dQ/dt与药物皮肤/基质分配系数 K、溶于基质中的药物浓度 C、扩散系数D、给药面积 A 成正比;与有效屏障厚度 T 成反比3.基质因素基质作用―-药物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