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岩溶、富水不良地质桩基成孔技术探讨 [摘 要]通过武广客运专线新村 1#大桥工程施工实践,针对串珠岩溶、富水不良地质条件下钻孔施工,对影响桩基成孔进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地表注浆、下钢护筒、调整泥浆参数以及其它改善施工工艺的方法,介绍了溶洞处理措施,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关键词]串珠岩溶;富水不良地质;成孔技术1 工程概况新建铁路武广客运专线5标新村1#大桥位于广东省乐昌市长来镇,处安口村和新村之间,为水库旁一山谷而设,谷底为水库边缘。本桥中心里程DK1952+732.58,孔跨布置:(4-32m)简支箱梁,桥全长144.36m,共有桩基51根,桩径为φ1.0m,最大桩长55m,最小桩长28m,设计总桩长1737 m。该桥跨越丘陵区前沿及丘间谷地,谷地呈东西向展布,地形狭长,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多辟为水田及荒地,自然高差较小。场区地层按成因类型分类主要有第四系洪积层、残坡积层、白垩系岩层、石炭系下统大塘阶石蹬子组岩层五大层。区内不良地质主要为土洞和溶洞。区段内布有水库及新村小河涌,水流受季节影响十分明显,均系由暴雨径流汇合或为农田用水构成的地表水系为主,水量随季节变化大。施施工场地点的地质情况复杂,尤其是岩溶十分发育,桥址范围溶洞呈串珠状发育,最多的孔位达到13层溶洞,且桥址范围内的溶洞之间连通,设计全部为嵌岩端承桩,成桩极为困难。因受到串珠岩溶、富水、不良地质的困扰,致使桩基施工一度受阻,进度一度滞后,成为本项目的重难点工程。2 施工过程常遇问题分析通过有关资料调查分析,经过现场调查、分析,事后检查总结,对2025年11月2日至2025年6月20日所施工的11根桩(桩长合计376.5米)进行分析,施工成孔速度平均为1.98m/d,对影响钻孔桩成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统计和筛选(见表1):1、影响桩基成孔进度的主要因素统计表表 1:影响桩基成孔的主要因素统计表 序号因素频数问题频率(%)累计问题频率(%)1漏浆回填14952.152.12斜孔偏孔6522.774.83护壁坍塌3813.388.14卡钻、埋锤217.395.45清孔困难134.6100合计286每米桩长出现问题频率 :286/376.5=0.76(次/米)2、影响钻孔桩成孔因素排列图(见图 1)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成桩过程出现问题频率非常高,达到0.76次/米,且严重影响施工进度,照剩余40根桩合计1360.5米,若根据2025年2月20日前完成桩基,则需要将成孔速度由1.98m/d提高至5.67m/d以上,否则将直接关系到架梁无法通过,并且无砟轨道无法施作,必将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