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分析_第1页
1/6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分析_第2页
2/6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分析_第3页
3/6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着眼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这一背景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讨论。文章采纳 DEA 理论模型,合理选取银行效率输入与输出指标,基于十六家上市银行 2025-2025 年的相关运营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在数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商业银行 总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纯技术效率 尽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开始的时间要较早,但是 2025 年人民币债券在香港推行之后,人民币才开始正式的国际化进程,与周边国家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积极推动资本金融账户开放等。因此,本文将 2025 年作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正式起点,结合已有的相关讨论,基于开发条件下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分析,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的多角度分析,从而准确评估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并提出相关进展建议。 银行效率的相关讨论 银行效率即为银行本身的运营效率,反映银行业务活动中投入产出关系或成本收益比等。从投入产出关系看,银行效率本质上是银行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的体现。为了全面讨论银行效率,本文将银行效率归结为三方面:总技术效率,即把商业银行作为生产单位,在某种技术条件下,使用相同数量投入可获得产出扩张的能力,或获得相同数量产出可压缩投入的能力;规模效率,解释银行的规模收益是否会随投入比率的增加而扩大;纯技术效率,表明完全是由于内部经营管理方面的纯技术因素导致的效率水平,与规模因素无关。纯技术效率是总技术效率中剔除规模效率剩余的部分。 学术界对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系列讨论。刘汉涛(2025)讨论表明我国银行业存在着严重的技术无效率与规模无效率;奚君羊、曾振宇(2025)、罗勇、曹丽莉(2025)、周逢民、张会元、周海、孙佰清(2025)讨论发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普遍低于新兴股份制银行;陈晓卫(2025)以上市银行为讨论对象,结合因子分析方法和 DEA 方法对各上市银行效率进行测算,得出上市银行中大型商业商业银行效率较高的结论。 但已有讨论都采纳了实证检验的分析方法,但已有讨论多集中于 2025 年,即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快速推动之前的银行业整体的效率评价,或国有商业银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比较上且讨论结论尚未达成一致共识,对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