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注册考试浅谈结构设计—概念和构造摘 要:本文只是针注册考试中涉及到的相关法律规范的部分概念和构造作简单的分析,而且这些概念和构造也是工程设计中容易出错的地方,现列举其中的一些供大家参考。关键词:概念 构造一、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分布筋保护层厚度的确定及其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计算:除平面外力起控制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外,通常情况下,竖向分布筋在内侧,水平分布筋在外侧,虽然两种分布筋所起的作用不同(竖向分布筋主要受拉;水平分布筋主要受剪),但是重要性可以说旗鼓相当,其分布筋的保护层厚度应从水平分布筋的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这和梁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法不完全相同,在结构设计中值得注意。况且新法律规范中有图指出水平分布筋包裹着约束边缘构件,这样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法律规范 》 7.8.3-3 式 :可 计 算 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现以约束边缘暗柱为例计算如下:但这种看起来简单的题在实际作答时往往因为顾此失彼而失分,在结构设计中往往造成体积配箍率不是不足,就是浪费。二、框架梁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连接:1、梁与抗震墙在同一平面内时,我们通常的作法,梁同墙宽,现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对一个 200厚的抗震墙,其端部设置边缘构件暗柱,墙分布筋的保护层厚度 C1=15mm;框架梁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C2=25mm;墙水平分布筋 d1=10mm;暗柱主筋(取较小直径)d2=14mm;将框架梁的主筋置于暗柱主筋内侧,这样框架梁与抗震墙相接处的梁截面在除掉保护层厚度后,仅有 122mm,与框架梁实际计算时除掉保护层厚度后的宽度 150mm 相差约 20%。假如框架梁的跨度比较大,支座和跨中钢筋较多,若梁支座上部第一排设置 3根直径大于 20mm 的负筋时,梁主筋净间距无法保证30mm 和 1.5 倍的框架梁主筋直径的法律规范要求。在该节点施工时也难浇注密实,这样从设计到施工就很难保证强节点强锚固的要求,给工程造成安全隐患。我个人建议将框架梁做成 300mm 宽,这样框架梁和抗震墙重合部分可起到边框梁的作用,且能保证框架梁界面的宽度,梁主筋较少,钢筋间距较大,施工质量也容易保证。2、框架梁与抗震墙在平面外搭接时,当抗震墙比较厚且框架梁支座钢筋能满足锚固长度要求,限于建筑或其他专业的要求,结构专业不必要求增设扶壁柱,只需设置暗 柱 就 可 以 了 。 假 如 墙 厚h=300mm,框架梁支座纵向受力钢筋直径 d=20mm,抗震等级为二级,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