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断面注浆技术在下穿既有线施工中的应用全断面注浆技术在下穿既有线施工中的应用 摘要:郑常庄热力隧道下穿地铁既有线施工中,为确保既有线结构安全和既有线的正常运营,确保地铁乘客的安全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在施工中采纳全断面超前注浆加固及千斤顶支撑方法来控制沉降变形.使满足既有线沉降标准要求,将既有线影响降到最低。本文主要介绍全断面超前注浆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下穿既有线;全断面注浆;沉降变形 中图分类号: TF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郑常庄热电厂热力管线(郑常庄热电厂与车公庄西延热力联通线)工程起点接车公庄西延热力管线(五棵松桥―金沟河路),终点至公主坟西延(万寿路―五棵松)热力外线小室,全长 293.5 米,沿线路同时敷设热力供、回水管道,关键均为 DN1000mm,为此需修建热力隧道结构。隧道穿越位置处顶板覆土 2 米厚,为矩形框架结构。 拟建热力隧道于复兴路与沙窝中路交叉口处由北向南穿越复兴路及地铁 1 号线五棵松站~万寿路站区间,穿越对应地铁右线里程B91+15,与地铁区间结构交角约 90°,从地铁东、西两侧变形缝中间穿过。该段地铁区间为矩形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隧道由北向南从地铁五棵松站~万寿路站区间结构下方紧贴地铁结构底板穿过,然后以 90°转角折向东约 25m,再以约 90°折向南,于设计终点处设本工程南侧小室。下穿地铁段结构采纳了超前注浆加固及千斤顶控制既有地铁结构沉降变形的措施。下穿段隧道开挖断面宽 5800mm,高 3200mm。注浆加固区域宽 9800mm,高 4200mm。 1.2 工程水文地质概况 1.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钻孔资料揭露深度为 25m,下穿段隧道主要穿越地层为粗砂③ 1 层、卵石③层。卵石含量较大(含量约 60%),各别粒径在100mm 以上,本工程没有进入地下水范围内。 2.新建热力隧道与既有 1 号线关系 隧道从地铁区间结构下方穿越,与地铁结构之间刚性接触,即两结构之间不保留土体,直接接触。详见图 1 隧道下穿段与 1 号线结构平面位置关系示意图及图 2 隧道下穿段与 1 号线结构纵剖关系示意图。 图 1 隧道下穿段与 1 号线结构平面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 2 隧道下穿段与 1 号线结构纵剖关系示意图 2 全断面注浆技术措施 热力隧道穿越地铁 1 号线区间段采纳 18m 长超前长管注浆预加固隧道开挖面及两侧 2.0m、底板以下 1.0m 范围内土体,注浆长管水平间距 500mm,竖向间距 500mm,呈梅花型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