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边防干群融合,共筑边疆边防干群加强边防干群融合,共筑边疆边防干群 【摘 要】凝聚群众力量,开展“边疆文化长廊”、加大民族文化对外宣传沟通,开展当地特色文体活动,从而带动旅游等第三产业的进展,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进展,加强边防干群融合,共筑边疆同心文化。 【关键词】边防干群;边疆边防;同心文化 一、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构建干群互信文化 干部与群众沟通的关键点在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和谐,恪守诚信,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保持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建立平等互信的干群关系,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友爱的精神纽带。当前,民族分裂主义是 20 世纪世界范围内政治斗争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也是 21 世纪国际政治斗争中不可回避的话题。当代世界上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总是与宗教极端主义势力、暴力恐怖主义势力相互渗透、相互利用的。在一些国家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为实现分裂一个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国家,建立所谓的独立民族国家的目的,通常把宗教极端主义势力、暴力恐怖主义势力作为工具,而宗教极端主义势力、暴力恐怖主义势力又把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分裂主张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但从国内内陆民族分裂势力的产生并持续中不难看出,大多民族分裂势力的产生都是有其特定的地域性和宗教性的,这些地区都是社会进展滞后,经济较为贫困,文化教育受限的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分裂势力以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为手段,拉拢和煽动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同国家政府为敌,试图达到国家民族分裂的目的,从而导致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当前,树立共同理想信念,构建干群互信文化,建立边疆民族统一战线,遏制疆域分裂已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二、提高干部与民为亲的能力,培育干群亲情文化 亲情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巨大且惊人的融合力,这种融合力总使中华民族历经风雨而劫难重生。红军长征时期,著名的“彝海结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与民为亲的一次重要体现,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笔。在通过彝区的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提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等主张。彝海结盟保证了中国工农红军顺利通过凉山,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红军主力保存了宝贵的有生力量,凉山的少数民族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为革命胜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民为亲就是要突出与群众之间的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