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自测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锗以及大多属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2、完全纯净的半导体。3、在半导体的晶体结构中,相邻原子外的价电子组成共有电子对的结构。4、共价键中的空位子。5、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三价元素,使半导体中的空穴为多数载流子的空穴型半导体6、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五价元素,使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为多数载流子的电子型半导体。7、将P型和N型半导体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后,在它们交介面处形成的空间电荷区,或称耗尽区,或称阻挡层、内电场。8、三极管放大电路中,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之比,或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量与基极电流变化量之比。9、当加在二极管两端的正向电压超过某值时,二极管才导通,该值就称为死区电压10、三极管输出特性中,IB=0以下的区域。11、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的近似垂直上升的部分与IC轴之间的区域。12、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的截止区和饱和区之间的区域。13、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各个单级放大电路之间的连接。14、斜率为-的直线,表示放大电路的输出回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15、将脉动的直流电变为比较平滑的直流电的过程。16、能稳定直流输出电压的作用。17、在三极管的输出特性上,直流负载线与某条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点,用Q点表示。18、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19、放大电路输出量的一部分或全部,回送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使电压放大倍数减小。20、放大电路中反馈信号与输出信号之比。21、差动放大电路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与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之比。22、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中,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之间的频率范围。23、多级放大电路中,两个单级电路直接连接。24、具有很高开环电压放大倍数的直接耦合的多级放大电路。25、具有四层半导体、三个PN结和三个电极,分别称阳极A、阴极K和控制极G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又称可控硅。26、当晶闸管阳极电流减小到一定值时,晶闸管从导通变为阻断,该电流称维持电流。或维持晶闸管继续导通所须的最小阳极电流。27、把交流电变换为电压值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调节的整流电路。28、单结晶体管伏安特性曲线上的最高点。29、具有一个PN结和三个电极,分别称发射极E和两个基极B1、B2,又称双基极二极管的半导体器件。30、与晶闸管阳极电路相连接的电路。31、能够产生触发脉冲使晶闸管触发导通的电路。32、单结晶体管伏安特性中对应于峰点P的电压。33、单结晶体管伏安特性中对应于峰点P的电流。34、单结晶体管伏安特性中对应于谷点V的电压。35、单结晶体管伏安特性中对应于谷点V的电流。36、晶闸管在正向电压下不导通的范围。37、晶闸管在控制极加上触发脉冲后的导通范围。38、随时间做连续变化的信号。39、不随时间做连续变化的信号,信号数值的大小和增减可采用数字形式。40、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存在一定逻辑关系的开关电路。41、当决定一件事情的各种条件全部具备后,这件事才能发生的逻辑关系。42、在决定一件事情的几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或几个具备,事情就会发生的逻辑关系。43、结果和条件处于相反状态的逻辑关系。44、输出状态只决定于同一时刻各输入变量的组合,与先前状态无关的逻辑电路。45、具有存储逻辑功能的电路。46、具有两个稳定状态的触发器。47、具有一个稳定状态和维持一定时间的暂稳状态的触发器。48、没有稳定状态,电路在“0”和“1”之间不断变化,可输出连续方波的电路。又称多谐振荡器。49、用来存放数码或运算结果的逻辑部件。50、将输入的二进制代码“翻译”成相对应的输出信号的电路。51、将被控对象或信号用特定的二进制代码来表示的电路。52、从脉冲前沿的0.5到脉冲后沿的0.5所需时间,也称脉冲持续时间。53、脉冲信号(电压或电流)变化的最大值。54、周期性脉冲前、后两次出现脉冲的时间间隔。55、从脉冲幅度的0.1倍上升至0.9倍所需的时间,也称脉冲上升时间或上升沿。56、从脉冲幅度的0.9倍下降到0.1倍所需时间,也称脉冲下降时间或下降沿。57、脉冲跃变后的值比初始值高,即幅度A>0的脉冲。58、脉冲跃变后的值比初始值低,即幅度A<0的脉冲。59、由于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过低,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