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枣儿──为《枣儿─靖江戏剧小品选》序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齐致翔 《靖江戏剧小品选》题头冠之以《枣儿》,我想不仅因这个作品本身取得的成就和带给家乡的全国性影响──荣获 1999 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一等奖,更由于它作为一个代表,一种象征,一粒树种和一片生命,对着家乡也对着世界,对着爹娘也对着儿孙,发出了深情的呼喊,表达了真心的企盼,将人性与人格、崇高与忧患演绎得那样楚楚动人又回肠荡气。 枣儿的成长得益于家乡的土沃、水好、肥足,但收获的时候还要有一根长长的竹竿竿,否则就打不下枣儿一片片,而那竹竿竿是爹娘给的。 我读着这凝聚了十数年几代人辛勤劳作的小品选,只觉醇香阵阵,思绪绵绵。这《枣儿》啊,岂只是孙鸿一人的收获? 选集中的每一个作品都是一颗惹人喜爱、令人生津的枣儿。它们是靖江人的共同收获。 许振球、窦大康、潘浩泉、鞠俊武等人的名字连同他们的《洁白的软壳蛋》《打毛线》《正宗女子健美裤》《他还是他》《学校门前》《配套成龙》《微笑微笑》《今夜静悄悄》等作品一齐映入我的眼帘。它们使人愉悦,发人深思,苦辣甜酸,风格各异,如同一把大小不一、口感不同、色泽有别的枣儿,给家乡父老留下过难以忘怀的滋养。 他们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审视过去,迎接未来。 有可贵的坚持,有勇敢的扬弃,都为了一个信念:让家乡更美好。 深怀一颗赤子之心,善待自己的爹娘,鞭策自己的后生,都为了一个责任:一起创建新生活。 多以善意的讽刺、真诚的呼唤教人自省;以人性的美好、人性的尊严教人自重;以祖国的前程、时代的号召教人自强。 十数年发愤求索,十数年集腋成裘,终蔚成枣香扑鼻、名震遐迩之大观。靖江小品已成为家乡父老不可或缺的精神伴侣,这是靖江人民给予靖江小品的最高奖赏。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许振球。作为靖江戏剧小品创作的始作俑者,他十数年如一日笔耕不辍,不仅率先成就,更带动了靖江一大批钟情于小品的爱好者和参加者。孙鸿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被吸引到冠盖如荫的大树之下。我想她一定吃过那树上的很多枣儿。诚如是,《枣儿》连同孙鸿本人都应是许振球等老一辈小品作家十年辛苦一朝收获的最可喜的成果,是家乡土壤、父老心血和一切关怀、呵护、扶持靖江小品创作的靖江人共同玉成的。 摆在我面前的枣儿不是一颗、两颗,而是数不清的一大片。爹喊自己的娃来吃,别人的娃却来了:娃喊自己的爹来吃,身边却只有别人的爹。他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