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一级水电站左岸自然边坡变形观测网成果报告(第 xx 期) XX-XX-左岸自然边坡-XX XX 建设管理局安全监测管理中心(XX 一级) 年 月审 核: XXX校 核: XXX编 写: XXX环境量最大量1 表面变形观测成果分析总述1.1 观测区域施工状况与环境TPL1、TPL2、TPL4、TPL5、TPL7 位于高程 1780m 马道,TPL1 在 5 月 2 日被滑落巨石损坏,目前该点正在重建当中,TPL7位于 PD4 平硐上方,其上游侧冲沟受左岸坝肩出碴滚石影响通行;TPL8、TPL10、TPL11、TPL12、TPL13、TPL15 位于高程 1910m 马道;TPL14 位于移动通讯基站上方。1.2HOBO 小型气象站环境量监测情况1.2.1 XX 年 8 月 28 日~XX 年 9 月 1 日气象环境量见表 1.2.1表 1.2.1 气象环境量 气温(℃)气压(Pa)相对湿度(%)风速(m/s)降雨量(mm)风向最大量26.928030149.952.220.00西南为主发生日期8 月 31 日8 月 29 日9 月 1 日9 月 1 日无1.2.2 表面变形数据采集在下午 4:00~晚上 10:00 完成,避开了气象恶劣高峰期。1.3变形分析小结边坡在本期观测中,坡体测点大部分表现上游、河床和垂直上抬趋势。具体为①. 高程 1780m 马道的测点在三个方向上间隔变形较小;高程 1910m 马道的测点在三个方向上间隔变形相对较大,尤其在垂直方向上表现突出。②. 高程 1910m 马道的 TPL10 测点临近坝肩开挖出碴冲沟,在本期观测中,呈向上游、山体方向,并且垂直上抬,该测点三个方向的变形值相对均大。由于左岸坝肩的施工开挖,施工区的爆破震动以及频繁的雨季降水,都给自然边坡的稳定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自然边坡坡体内部变形拉裂体的存在,是其产生变形的潜在因素,所以除了观测边坡表面变形测点之外,还要加强对高程 1780m 马道上的勘探平硐内部测点的监测,跟踪内部变形趋势。各测点观测网形图见附图 1。各测点位移矢量见附图 2《左岸自然边坡位移矢量示意图》。各测点位移变形历时曲线图见附 3。2 表面变形观测成果分述2.1 观测概述本次观测成果为左岸自然边坡第八期观测,本期平面位移观测TPL2、TPL4、TPL5、TPL8、TPL10、TPL11、TPL12、TPL13、TPL14、TPL15 共 10 个测点;垂直位移观测采纳三等三角高程往返观测,观测TPL2、TPL4、TPL5、TPL8、TPL10、TPL11、TPL12、TPL13、TPL14、TPL15 共 10 个测点的标墩强制对中盘面高程;由于 TPL7 上游侧1冲沟受左岸坝肩出碴滚石影响通行,临时取消观测;TPL1 被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