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非效率投资讨论综述国内非效率投资讨论综述 【摘要】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中,投资决策是财务决策的逻辑起点,投资不足致使资金闲置,公司成长缓慢,过度投资会导致大量资本沉淀在产能过剩领域,造成资源和生产要素浪费。本文回顾了国内关于非效率投资的讨论文献,梳理现有文献的讨论思路及讨论成果,以便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理论分析和实证讨论。 【关键词】非效率投资 综述 目前,关于国内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讨论起步较晚、成果较少,大多集中在影响非效率投资的各个可能因素上。纵览国内关于非效率投资的讨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代理冲突与投资行为 在我国国内,围绕委托代理与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关系的讨论成果比较丰富。杨兴全认为,在股权融资偏好下之所以出现资本配置效率低下是由于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的情况下的管理者往往不顾股东利益,选择追求成本最小化和自身利益最大化。何金耿通过讨论发现国有控股公司的投资决策行为与项目本身的价值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是对市场的估价反映较为敏感。刘朝晖为了讨论控股股东影响非效率投资的模式和动因建立了证券市场与控股股东之间相互博弈的微观模型,讨论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追求外部收益将可能引发上市公司进行非效率投资。李增泉和孙铮讨论发现地方政府与企业控股股东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动机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从事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朱红军和江辉通过讨论发现,控股股东基于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动力,第一大股东与外部股东之间有可能会对企业的控制权进行争夺,从而影响正确的投资决策,导致非效率投资,降低了公司价值。张祥建和徐晋通过讨论发现,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大股东往往能够控制企业的投资行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更多的反映了大股东了利益。周立通过讨论发现发现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过度投资行为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周杰在讨论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结构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之后,同样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过度投资的行为。童盼通过讨论负债期限、负债结构和投资规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短期负债与代理成本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且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相比,其代理成本可能更高。刘星讨论了公司治理机制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其讨论成果表明不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是我国上市公司的非理性投资行为的主要原因,企业治理结构失效的根本原因是股权结构中的国有股权比重过大。 二、融资偏好与投资行为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