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梁山隧道全断面注浆技术圆梁山隧道是渝怀线上最长的铁路隧道,隧道出口掘进至 PDK355+020 时遭遇岩溶涌水 突泥,导致开挖面被淹,严重影响了正常施工,通过地质钻探等综合预测预报手段并结合涌出物分析,决定采纳全断面预注浆技术进行封堵,有效地堵住了地下水,并对围岩进行了加固,恢复了正常施工。 隧道 岩溶 涌水突泥 全断面注浆 1 概述 圆梁山隧道全长 11068m,是新建铁路渝怀线上最长的单线隧道,隧道主要穿越毛坝向斜和桐麻岭背斜,其中毛坝向斜高压富水区总长 2200m,向斜翼部最大埋深 780m,核部最小埋深 550m。该段岩溶和岩溶水异常发育,岩溶、高压富水是地质难题。根据设计资料,毛坝向斜段正常涌水 量为 55000m3/d,最大涌水量 83000m3/d,且洞身处存在 4.6MPa 的高静水压力。毛坝向 斜高压富水区大量排水将会引起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可能被疏干,直接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也可能引起局部地面的塌陷或开裂。为了减少隧道修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针对圆梁山隧道高压富水区实行了“注浆堵水,限量排放”的施工原则。 2 开挖面超前地质探测及涌出物分析 为确保圆梁山隧道的安全优质、快速顺利施工,有效地实行施工方案,选择合理的注浆方法,在圆梁山隧道施工中实行了多种地质超前预测预报手 段,如超前探水孔钻探、红外线、TSP 地质雷达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地质素描等手段,通过对地质预报信息的综合分析,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明前方地质情况。 2.1 探测过程 圆梁山隧道出口端平导掘进到毛坝向斜高压富水区后,独头掘进达 7133m,并在 PDK355+058处开始进行反坡开挖,为了确保施工安 全,每 30m 进行一次超前钻孔,以探明前方地质情况,圆梁山隧道出口端平导开挖至 PDK355+019 时,于 2003 年 6 月 27 日 6 点开始在掌子面采纳 MKD-5S 地质钻机进行常规超前探测工作。超前探孔布置如图 1 所示。 图 1 探水孔横断面布置 图 2 注浆段地质情况示意Fig.1 Layout of water-exploring holes Fig.2 Geologic profile of grouting segment 在探水孔施作过程中,探 1#在整个钻进过程中,岩粉为深灰色颗粒,有白色方解石颗粒,有刺激性气体逸出;钻至 3m 处为破裂岩层,宽度约 0.2~0.3m,钻孔内有水涌出,涌水量为 20m3/h,充填有黄泥;8~40.6m 岩粉为深灰色,较坚硬,局部有破裂灰岩,发生卡钻。探 2#有少量水,钻进过程岩石破裂。探 3#孔深 30.20m,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