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液化是莲花河畔大楼倾覆的疑凶[摘 要] 在事故调查中往往没有地震方面的专家参加,所以施工现场先天易液化的地基容易被忽视,同时后来重载重车来往造成的振动波(类似地震波)也容易被忽视,故而导致建筑物倾覆的原因没被定性为地基液化。[关键词] 地基液化;事故;倾覆;地震波1、地基液化在发生地震时,由于地震波的影响,建筑物下方的地基产生液化现象,即地震波振动引起地基颗粒的悬浮,超静孔隙水压力急剧升高,地基的强度丧失,地基呈液体流动状态,称为液化现象。地基液化时,桩侧摩阻力将完全丧失,并且液化的地基失去了承重能力(此时就像筷子插在稀泥里,两者都不能承重),最终导致了建筑物倒塌、下陷、倾覆。请见下图 1:图 1 地基液化原理示意图2、案例列举1964 年日本新泻地震(请见下图 2)、美国阿拉斯加地震均引起饱和砂土液化和地基失效,及 5.12 大地震中宏达集团化工厂地基下有河道暗浜的遗址,在地震波作用下,造成了地基液化而导致地基失效,造成结构大规模破坏。(图 3 为地基液化造成的建筑物倾斜)图 2 1964 年日本新泻地震图 图 3 地基液化造成的建筑物倾斜图3、莲花河畔 7 号楼案例分析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基液化导致建筑物倾覆的事例不多,同时非地震重灾区的非常有经验的建筑专家也对此往往极少接触,并且在事故调查中往往没有地震方面的专家参加,所以施工现场先天易液化的地基容易被忽视,同时后来重载重车来往造成的振动波(类似地震波)也容易被忽视,故而导致建筑物倾覆的原因没被定性为地基液化。莲花河畔大楼倾覆就极有可能是地基液化造成的。下面从十个方面来分析莲花河畔的倒楼机理:首先,莲花河畔 7 号楼地基具备液化的先天条件,如① 地基主要是暗浜和古河道;② 淤泥层达 30 米深;③ 与河道较近;④ 桩基放在粉砂层上;同时,现场也有类似地震波的强振动波存在,如⑤ 6 月 26 号上下半夜都有重土方车在现场往返运土;⑥ 对 7 号楼快速卸土 3 米高,造成局部地区受力不均;⑦ 7号楼前也出现了冒出泥泡(地基液化的典型现象是喷水冒沙,见图 4);⑧ 现场有人看到大楼是先被顶起半分钟之久,然后快速下挫,最后才倾斜、轰然倒下。对此现象,若用地基液化现象来解释是很容易的:首先:7 号楼地基存在液化的先天条件;其次:强震动波持续存在,造成 7 号楼地基开始液化;再次:对 7 号楼快速卸土造成局部受力不均衡,地基中的淤泥和地下水开始上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