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社会问题1、引言 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进展始终离不开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工业革命之前,由于城市进展速度缓慢及城市规模较小,城市的社会问题表现得并不明显。工业革命后,由于城市规模的迅速膨胀引发出的大量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对城市规划的思考。从理想城市的构想到现实城市规划建设,社会问题一直是城市规划关注的主要内容。尽管如此,现实的城市规划对城市社会问题的解决总是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旧的社会问题的解决总是伴随着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从城市住房拥挤、环境恶劣到房屋破旧、住宅紧张,从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到内城衰退、社会混乱,从出现贫民窟到社会分化,从公众参加、社区规划到提倡性规划等,城市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解决和城市规划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总是在不断地寻求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取得进展,现代城市规划对实现城市社会的稳定与进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西方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问题 2.1 西方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问题回顾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 16 世纪。早在 16 世纪前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就主张建立一种新型社会,试图把城市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实体,把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结合起来,以解决广阔劳动者的生活、工作问题,他们希望建立一个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Utopia),以城市规划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有托马斯。摩尔( Tomas Moore)、欧文(Robert Owen)和傅立叶(Fourier)等,主要的规划实践有欧文的”新协和村”(Village of new Harmony)、傅立叶的”法朗吉”(Phalanges)等,这些社会设想为”田园城市”、”卫星城市”等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 世纪末期至 20 世纪初,恶劣的生活条件引发工人的普遍不满,进而导致了社会其它问题,如社会犯罪率升高非就业人口比例升高、城市中贫富悬殊、各类传染病的蔓延、大量城市居民(特别是婴儿)死亡率上升等。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benezer Howard)针对英国城市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如城市居民贫困、农民流入城市引起的城市膨胀、城市生活条件恶劣及城市税收不足等,敏感地意识到必须通过规划的手段来解决。他设想了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即”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并在他的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描述了一种理想化的”社会城市”(Social City)设想,他认为新的社会城市经济应足够繁荣,能提供许多就业机会,社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