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城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城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_第1页
1/3
城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_第2页
2/3
城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_第3页
3/3
城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讨论城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讨论 摘 要:分析了目前城郊“失地农民”群体的困境,探讨了城郊“失地农民”权益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一、城郊“失地农民”群体的困境 大城市的快速进展引起的城市空间扩张导致在城郊产生了一个特别的人群―失地农民。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预测,2000 年至 2030 年 30 年间全国占用耕地面积将超过 545。万亩,以每征用 l 亩地就有 1.5 个农民失地计算,届时失地农民将增加至1.1 亿人。根据专家估计,这其中将有 5000 万以上的农民处于既失地又失业的状况。失地农民已经成为当前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进展。在现行的土地政策和制度安排下,失地农民已经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说是农民,他们已经无地可耕;说是市民,他们还不能和市民一样公平地享有城市生活的待遇。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失地农民都面临着困境,而且突出地表现为一种群体性的问题,具体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法定征地补偿不足以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征地补偿安置费原来应该能为失地农民解决后顾之忧。但是补偿计算方法仍旧是沿用计划经济时期以亩产值来测算的方法,不是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以农产品产值来计算已经不能真实地反映土地的实际价格。根据这一计算方法,农民获得的土地补偿在每亩几千元到两万元不等。 第二,失地农民缺乏稳定、可靠的谋生渠道。失地农民没有了土地,就无田可种。在国内耕地资源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不太可能分配给失地农民新的土地,除了一部分农民到异地承包耕地,大部分农民己经无田可种,必须自谋生路。政府和土地开发商原来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和培训机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少数失地农民获得了就业安置,多数人必须自谋生路。 第三,失地农民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下,农村土地承载着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为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就业机会、土地继承权等等。由于没有得到合理的征地补偿,再加上安置办法比较单一,农民一旦失去了土地,就丧失了拥有土地所带来的社会保障权利,很可能沦为新的城市边缘群体。 第四,失地农民向市民转变需要经过较长的心理适应和磨合过程。由于城市征地,失地农民由居住在农村转变为居住在城市,从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但是他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城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