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体育教学损害事故的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技工学校体育教学损害事故的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摘要:体育教学工作始终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技校学生大多具有学习兴趣不高和好动等特点,使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事故率比其他各类学校高。因此,正确处理体育课中的运动损伤,构建教学损害事故的预防机制,尽可能降低体育课中损害事故发生率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关键词:技校体育损害事故成因预防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体育教学工作是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堂教学又是完成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技校体育教学发生意外损害事故率比其他类学校高,并呈现上升趋势,由此产生的法律和经济纠纷是令各方头疼的问题。许多学校实行的是消极防范的措施,取消对抗性强、风险较大的一些活动。这对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素养水平是不利的,有悖于推动素养教育。 一、运动损伤事故案例 例 1:某技校体育课组织学生进行 50 米测试,场地为 2 个混合泥土跑道,跑道边上种着几棵树,学生按 2 人一组测试。在学生快速奔跑过程中,一名学生跑偏撞到树上,导致该学生锁骨骨折,花费治疗医药费 2 万多元。 例 2:体育课上有一技校学生想捡起滚到身旁的球,但他没有用手捡球,而是用脚大力踢球,结果球击中别人的头部,导致别人轻微脑振荡。 例 3:某技校上体育课,学生练习跳远时,前一个学生还没有走出沙坑,后面的学生就跳了进去,相互激烈碰撞,导致两人轻伤。 例 4:某技校体育课上老师组织学生 50 米短跑练习,场地为塑胶跑道,4 人一组,1 名学生跑出 10 米左右后向前摔倒,目光呆滞,送医院后医生诊断该学生患有遗传性心窦症候群症病。 二、损害事故成因分析 体育教学自身具有运动性、激烈性、对抗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体育课损害事故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尤其是技校体育教学。众所周知,技校生是一个较难教育、具有特别思维方式和心理行为的群体,综合素养偏低,上进心普遍不够强,教学组织和管理较难。因此,体育教学中学生损害事故频频发生,归其原因主要如下: 1.体育老师主观上对损害事故认识不足 技校体育老师自身缺乏安全意识,缺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如组织准备活动不充分、不合理或没有做准备活动就加入到竞赛或锻炼的行列;课前对场地安排不够合理,甚至造成多个班学生在同一场地上课的混乱现象;未重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