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救灾中的军民融合后勤保障抢险救灾中的军民融合后勤保障 摘 要:军民融合后勤保障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后勤建设一场新的深刻变革。抢险救灾时间紧急、任务繁重,抢险救灾中的军民融合后勤保障,必须着眼全局、统筹兼顾,未雨绸缪、周密准备,贴近实际、适应需求,突出效益、科学组织。 关键词:抢险救灾;军民融合;后勤保障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5)08-0242-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进展路子,坚持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进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而提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进展。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进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军民融合是实现寓军于民目标的具体体现,是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基本方略,是使配置于国防和经济领域的各种资源产生合力,扩大国防利益与经济利益的交汇点,从而实现国家总体战略目标效益最大化。抢险救灾后勤保障任务紧急、工作繁重、地位重要、矛盾突出,需要充分发挥军民融合的保障优势,增强后勤保障效益。因此,深化讨论抢险救灾军民融合后勤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近几年抢险救灾的实践经验,抢险救灾中的军民融合后勤保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针对抢险救灾突发性强、不确定因素多的特点,完善军民融合后勤保障的各种预案 抢险救灾突发性强,在灾害种类、规模、区域、人员及受灾程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而抢险救灾又事不宜迟,必须争分夺秒快速准备、快速机动、快速展开。这就要求各种后勤保障力量未雨绸缪,立足军民融合,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抢险救灾中的军民融合后勤保障需要解决诸多方面的问题,必须统揽全局、审时度势、仔细讨论、科学筹划,制订和完善保障预案。通过保障预案的制订,科学统筹保障力量和资源,确保快速灵活、直接高效。抢险救灾中军民融合后勤保障预案的制订和完善,一是要着眼综合性。由于涉及军地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多个环节,涉及后勤保障的多种力量、多种物资、多种装备和设备,必须首先做好顶层设计,综合各种因素,制订和完善各种保障预案,真正适应抢险救灾后勤保障时间较短、行动仓促的特点。二是要着眼有用性。军民融合保障预案必须周密细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用性和可操作性。综合分析历次实施抢险救灾后勤保障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国外抢险救灾后勤保障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