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配管设计要领(这是根据日挥资料整理的,仅供参考)1 适用范围1.1 要本领适用于管廊计划和架空配管的设计。1.2 配管设计的一般通用事项按“配管设计要领”(一般)。2 管廊的计划2.1 一般装置内架空配管,从规定标准面算起的最小高度如下所示。 (1) 不需要为维护,拆除设备而走汽车的管廊,从标准面到其架顶面的高度为 3.1m。 (2) 通汽车的梁底高度为 4.8m,但要考虑下列事项后决定 a) 管廊下面配管的高度。 b) 管廊周围的设备高度。 c) 与其他装置有关的高度。 (3) 顶部配管在同一方向并列的取相同高度,而与其垂直交错的配管高度相关 0.45-0.75m。 高度差根据架空配管中使用较多的公称直径选定。表 1 所示为参考的高度差。表 1 mm配管公称直径AB高度差6B460230460 或 5008B612300600 或 65010B795384700 或 76512B917460700 或 7652.2 管廊宽度考虑下面各项决定。 (1) 配管布置的标准间距所需要的宽度。 (2) 在必要的宽度上加适当余量(20%左右)。 (3) 设置仪表槽架或走廊所需要的宽度。2.3 管廊的层数 管廊的层数以 6-8m 宽为一层,超过 8m 宽时原则上为二层。根据装置的特别条件,考虑请 2 所示事项的情况决定。表 2项目一层时二层时装置面积大小经济性(配管、钢结构)不经济经济的操作、检修容易复杂2.4 水平配管的支持间隔2.4.1 管廊的梁距原则上为 4-6m(参照图 3)2.4.2 决定支持间隔要考虑下列事项。 (1) 重量产生的弯曲应力。 (2) 挠度(对于口径配管和管子材质) (3) 热膨胀 (4) 振动 (5) 集中荷重产生的应力 (6) 跨道路时梁的间隔和中间梁的设置2.4.3 要求完全排水时,两个支持点之间的高度差为挠度的 3.5 倍以上。2.4.4 弯曲应力和挠度的计算式。 (1) 单个支撑梁 (1) (2) 连续梁 (2) (3) 单个支撑架 (3) (4) 连续梁 (3) 式中: e=支持间隔 cm σ=配管的允许应力(抗拉力的 1/4) kg/cm2 Z=断面系数 cm2 W=单位长度的管内外物总重量 kg/cm δ=最大挠度 cm E=配管的弹性模量(杨氏模量) I=配管断面的惯性矩2.4.5 最大支持间隔和挠度管子公称直径支持间隔(m)挠度(mm)12B123.010B113.08B103.36B93.34B84.33B74.62B64.61 1/2B5.54.81B4.54.63/4B44.31/2B3.54.0 注备:这是按 STPG38 sch40 的配管充满水,连续梁计算的。2.5 垂直配管的支持间隔 垂直配管的最大支持间隔与水平配管一样。2.6 仪表槽架的安装如图 4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