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跳车分析及改进设想一、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及对桥梁的危害(1)对于软基桥梁来说,由于桥梁与路堤在完工后的沉降不同,桩基础桥台完工后沉降较小,而台后高路堤完工后沉降较大,从而出现桥头跳车现象,影响桥梁的使用功能。虽然可设置桥头搭板过渡、调整沉降差,但由于调坡距离短,只能解决小的沉降,假如发生较大沉降时,反而造成二次跳车。假如不设搭板,为防跳车要频繁调整加铺引道面层,给养护带来麻烦,且行车不舒适。(2)桥台填土引起软基塑性流动,地基失稳产生的塑性流动将引起桥台的前移、下沉和转动,导致桥梁的破坏,影响桥梁的使用。二、改良设计的思路(1)处理桥头跳车的方法很多,如:后台换料、提前预压、复合地基、土工格栅、加筋桥台等,最常见的一种是设置桥台搭板。几年来,对桥头搭板及伸缩缝的构造设计普遍沿用一种传统习惯做法:在主梁与桥台背墙间设伸缩缝,而在背墙后面的牛腿上搁置桥台搭板,搭板与桥台背墙间形成构造上的通缝。实际工程调查证明这种构造型式使用效果不理想,不能有效解决桥头跳车,有必要进行改进。拟将在原设计的基础上,提出将桥台搭板与伸缩缝联合设计施工的思路。(2)预防桥台位移减少跳车的几种措施针对影响桥台位移的几个因素及软土自身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防止桥台位移。人工加固、改善地基:(1)清除全部或部分软基,换填压缩性低、强度高、透水性好的材料。(2)用挤(压)密法(如砂桩、粉喷桩、木桩、振充碎石桩等)使土密实脱水,减少土体中的孔隙,从而减少土的压缩性,增加复合地基的抗剪和竖向承载力。几种方法中,以粉喷桩处理桥头软基效果为佳。 (3)用预加法使土压密脱水,增加软基的抗剪及竖向强度,使桥台软基位移提前发生,从而减少建桥后桥台的位移量。在工期不急的情况下采纳该方法,效果较好,而且造价较低。在采纳该方法的同时,假如能与砂桩、塑料排水板、粉喷桩等措施相结合,处理效果将更好。减轻台后土压力和平衡荷载法(1)增加桥长,降低桥台标高,减少台后填土高从而减小土压力。 (2)用压力分散法(如竹筏、土工布、整板基础等),加大底面,分散受力,使基底压应力小于软基允许承压力(40~80KPA)。(3)减轻台背荷载法,即台后用轻质材料或中间设空箱减少台后路基重量。(4)平衡压重填土法,先在台前填土压重,然后再进行台背填土。三、桥头搭板、桥台的构造分析(1)目前桥头搭板通用的构造形式主要弊端有以下几点:1、桥台搭板与伸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