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集团综合分析反映盈利能力的财务比率有很多,其表达有三种基本形式,即产品盈利能力、总资产盈利能力和股权投资盈利能力。其中:1.产品盈利能力=营业收益÷销售收入。2.总资产盈利能力=息税前收益÷总资产,它与资产周转有关。3.股权投资的盈利能力=税后净利÷所有者权益,它综合了企业的全部盈利能力。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是: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收益÷利息费用3.资本结构=净权益÷总资产,反映长期偿债能力。资本的周转情况,既影响盈利能力,也影响偿债能力,应当纳入分析范围。其中,最重要的是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情况。此外,成长能力日益受到重视。企业的“过去”已经成为历史,企业的“今天”也将成为“过去”,只有未来才是最重要的。从计算股价的股利折现模型看,增长率是决定股价的重要因素。1.销售增长率=(本期销售-基期销售)÷基期销售2.净利增长率=(本期净利-基期净利)÷基期净利3.人均净利增长率=(本期人均净利-基期人均净利)÷基期人均净利一、相关指标分析根据以上指标,编制同仁堂集团2006-2008年的相关指标分析报表如下:从表1中可看出,2006——2008年同仁堂集团始终处于基本平稳的状态。同仁堂的产品盈利能力从2006年的0.12、逐年提升到2007年的0.14,并在2008年保持这一水平,这说明其产品市场占有率也在连年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营业收入的提高带动了公司收益的逐年增长。从总资产的盈利能力指标和股权投资的盈利能力指标看,均呈现增长趋势。从偿债能力分析看,同仁堂集团具备较强的长期偿债能力,公司的财务风险很低,债权人利益受保护的程度很高,甚至已超出了合理保障的需要。但其资本结构总体还尚需进一步优化,使资本结构趋于合理。从成长能力和资本周转分析上看,其销售增长率、净利增长率和人均净利增长率三项指标均在2006年呈现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2006年的销售业绩对比上年呈下滑趋势,使其关联指标(净利增长率和人均净利增长率)同方向递减。增降幅度变动较大,说明该公司在这近2006年的市场销售状况中,其产品净利实现额不稳固。2007和2008年略有回稳,恢复了正增长的势头。从资本周转情况看,该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指标均能保持平稳,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速度越快,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越高,资产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同时,较高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效地减少了同仁堂集团收款费用和坏账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收益能力。存货周转率越高,周转次数越多,存货周转天数越少,表明企业存货变现速度越快,企业存货的运用效率越高,资产流动性越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二、同行业分析通过前三次作业先后计算得出同仁堂同行业竞争对手胡庆余堂的有关数据,汇总计算得出:从表2看,2006——2008年胡庆余堂的产品盈利能力从2006年的0.0651、逐年提升到2007年的0.0862,到2008年的0.0881,始终处于较好增长的发展势头。但对比同仁堂历史同期值来看,低于同仁堂水平,这说明其产品市场占有率也低于同仁堂集团的市场占有率。从盈利能力的各项指标看,也均呈现增长趋势,企业发展状况较好。从偿债能力分析看,胡庆余堂基本具备偿债能力,但其资本结构总体还尚需进一步优化。从资本周转分析和成长能力上看,胡庆余堂的销售增长率显示出了强劲的跨越式发展后劲,由2006年的3.5%增长到2007年的17.04%,2008年达到12.56%,增幅较大。净利增长率由2006年的2.18%一跃增到到2007年的24.97%和2008年的42.62%,说明该公司在这三年的市场销售状况中,其产品销售优势逐渐显示出来,市场占有率连年提高,其增幅幅度要高于同仁堂。2008年同仁堂各项综合指标与行业平均水平各项指标相比较仍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产品盈利能力、总资产盈利能力和股权投资盈利能力均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与行业平均水平分别差87.37%、95.83%和97.88%。在偿债能力指标的衡量上,流动比率比行业平均值高0.05,资本结构比行业平均值高0.14,其已获利息倍数超出行业平均值32。这说明在同仁堂经营业务收益相当于利息费用的88倍,在某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