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赣西大桥基础处理xx 大桥是 xx 公路改线路段上的一座特大桥,也是 xx 城第六座跨 xx 的大桥。大桥由 xx 工程设计讨论院设计,由 xxxx 施工,xxxx 监理公司监理。荷载等级采纳汽一超 20,挂—120,桥宽 25m,净宽 22m,桥长 510m,其中跨河主桥长 210m,由 6 孔跨径 35m 的预应力砼 T 型梁组成;引桥长 300m,其南岸为 2 孔跨径 30m 的预应力砼空心板梁,北岸为 1 孔跨径 30m 和 10 孔跨径 20m 的预应力砼空心板梁组成。下部构造,全桥 20 个墩台,2 个桥台为 U 型桥台,1#-7#墩为实体墩身,8#—18#为 1.2×1.5m 长方形双柱墩;基础类型原设计全部为嵌岩钻孔灌注桩,共 140 根,其中:0#和 19#桥台各为 7 根 Φ1.0m,10#—18#墩各为 6根 Φ1.0m,1#、2#、7#、8#、9#墩各为 8 根 Φ1.2m、水中 3#、4#、5#、6#主墩台为 8 根 Φ1.5m 钻孔桩。承台:0#、1#—7#及 19#为长方形承台,8#—18#墩为工字型承台。经基础变更处理后,全桥 20 个墩台中,0#和 19#桥台各由 7 根改为 9 根Φ1.0m、6#墩改为明挖扩大基础、17#和 18#墩由各 6 根钻孔桩改为各 2 根桩径2.2m 底部扩大为 3.2m 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全桥只有 124 根钻孔桩、4 根挖孔桩和一个扩大基础,且 0#桥台 9 根桩改为摩擦桩。1 桥址区基本地质概况桥址区覆盖层为第四系河流冲积层,自上至下依次为:上部以耕植土和粉质粘土为主,软~硬塑状,厚平均 0.5—2.5m;中部以细砂为主,中密状,厚平均 1.0—5.0m,底部为砂砾土为主,河床以卵石土为主,厚平均 1.0-5.0m,局部厚达 13-15m。覆盖层总厚度,南岸 4—13m,局部超过 20m,河床0.3—10.85m、北岸 4.2—8.3m。桥址区基岩,0#桥台以南为石炭系船山俎石灰岩,岩质坚硬,与二迭系炭质页岩呈断层接触,接触带岩石裂隙和岩溶较发育;0#桥台以北为二迭系炭质页岩夹薄层和透镜体状石灰岩,岩质硬软不均;在 3#和 4#墩之间有一区域性顺河方向断层横穿桥位,由于断层挤压作用,造成两侧岩层破裂,相互错动,裂隙发育,风化亦较严重,地下水很活跃,3#墩强风化层厚度平均达 2.4m,中风化层厚平均产达 11.31m,裂隙性岩溶较发育,岩面高差较大,给钻孔桩施工带来很大困难。2 几处基础处理方案为确保在合同期内完成建桥任务,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地段的地质条件,对下述几个墩台基础做了处理。2.1 0#桥台基础处理(断层带支承桩改摩擦桩)0#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