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筋技术在旧桥加固中的应用1 工程概况三明市列东大桥桥长 235.19m,桥跨布置为 22.2m×10,钻孔灌注桩基础、圆端形砼实体墩,上部采纳装配式钢筋混凝土 T 形简支梁结构。大桥于 1959 年初建成并投入使用,历经了 40 多年的风风雨雨,已出现较为严重的病害,无法满足正常运营使用的需求,主管部门邀请了桥梁专家和专业机构对大桥进行了病害诊断和分析,决定对大桥进行全面的加固改造,即全面更换桥梁支座,修补梁体的裂缝,重新施工桥梁栏杆、人行道板及桥面铺装层。由于人行道板原有的锚固钢筋已经出现严重腐蚀,必须新设锚固钢筋使其满足力学性能,在施工中,我们采纳了以 ZL—JGN 化学粘结剂为结构胶的植筋新技术,达到了设计的预期目的。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从施工工艺、施工技术要点等方面阐述了植筋施工质量的保证,可用于同类工程的借鉴。2 植筋锚固技术植筋技术是在以混凝土等为基材的结构上进行一定深度和直径的钻孔并运用高强度的化学粘结剂(结构胶)使所植入的钢筋与混凝土等基材产生设计所预期的锚固力的改造加固技术。植筋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比预埋件具有更高可靠性和灵活性,其允许间距和边距均比预埋件小。②剪拉承载力较高,不易产生移位或拔出,且密闭性能良好,无需作防水处理。③其通过化学粘合固定不会对基材产生膨胀破坏,且对结构有补强作用。④施工工艺简单,安装快速省时,可有效地加快施工进度。因而植筋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桥涵、房建等加固、改造等工程中。植筋锚固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坏主要有三种形式:植筋拉剪破坏、基材破坏、植筋拨出。植筋设计主要确定孔径、孔深、间距、钢筋直径、锚固深度和植筋胶类型,设计一般采纳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钢筋粘结锚固理论长度一般按下式计算:式中:la — 钢筋锚固长度; fyk — 钢筋强度标准值;A — 钢筋截面面积;Fev — 植筋胶粘结强度;d — 钢筋直径。理论锚固长度计算后,应进行现场试验,以验证或修正后作为设计的植入深度。本工程设计的抗拔力的要求 40kN,基材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植入采纳直径 Φ20mm、II 级钢筋,ZL—JGN 型结构胶,钻孔直径 Φ28mm,孔深 30cm,锚固深度 28cm,植筋间距 8cm~20cm 不等,根据原基材钢筋和预埋件的实际位置进行调整。3 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植筋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为:定位放线→材料准备→机械钻孔→清孔及验孔→结构胶配制→注入粘结剂→植入钢筋并临时固定→养护,粘结剂固化→植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