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水族与苗族和谐关系探究

水族与苗族和谐关系探究_第1页
1/3
水族与苗族和谐关系探究_第2页
2/3
水族与苗族和谐关系探究_第3页
3/3
水族与苗族和谐关系探究水族与苗族和谐关系探究 摘 要 世居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怎雷村的水族与苗族,世代和睦相处,民族关系融洽。这为我们今日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和谐关系 水族 苗族 怎雷村 作者简介:吴大旬,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25)03-196-02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怎雷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聚居着水族与苗族。两个民族长期友好相处,堪称和谐、文明的典范。本文就其原因试作探讨。 一、生产生活的交错提高了互信互助 在怎雷村,经济类型主要以稻作为主,是典型的山地农耕经济,农业成为这里的水、苗族人民赖以生存和进展的主要经济部门。在农忙季节,特别是在春耕和秋收两季,村寨里的水、苗族同胞,无论是亲戚还是邻里,都会互相帮助。这种比较简朴实效的同耕合作意识,在这里显得特别成熟,成为有利的生产方式。 所谓同耕合作,就是几个家庭以合作互助的形式,首先帮助某一家的农忙,然后再反过来帮助另外的家庭,这是适应生产力进展的特别要求的。同耕合作的思想并非简单的一种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维系着家庭、邻里之间的友好关系。一般来说,同耕在某一家,大家忙完了农活,就到那家去吃饭。在干农活时,彼此沟通生产经验,聊日常趣事;在田间劳作时,更是少不了乐趣。这无形中促进了相互间的信任,增加了情感。这种同耕的劳动合作,不仅保证了单独的个体家庭能在农忙时节完成生产农事,而且在宝贵的时节将整个村寨的农事活动顺利完成。这种自发的互助合作精神,实际上是一个民族的生存智慧。怎雷村的水族和苗族由于受到种种地理格局的限制,在单独的个体家庭中,劳动力更是显得十分有限,而把有效的劳动力集中起来合理分配,十分必要。这种轮流互助的生产活动,是不误时、不误工的两全其美的办法,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同时,这种同耕合作的精神还体现了家庭、亲属、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这对于建立水、苗族和谐的民族关系,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在语言学习环境中促进情感沟通 语言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其产生使得人类更易于沟通与沟通。随着民族语言的逐渐形成,于是就形成了一群特定的人类共同体,这个独特的共同体在语言上互通,使得他们的心里有着不可分割的认同感。在怎雷村,水、苗族两个民族长期以来和睦相处,很少发现有什么大的矛盾和冲突。这与他们共同的生活地域特别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水族与苗族和谐关系探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